第93頁(第1/2 頁)
程卓從小就看著程母刁難謝弦長大,很長時間裡他都對程母有怨恨,總覺得若非程母對謝弦的刁難,謝弦何至於心灰意冷到要執意和離。今日又聽說她當初離開之時懷有身孕,更是替謝弦難過。
謝弦當年離開之時,程卓已經是十四歲的少年,做母親的拉著兒子的手一直道歉:「卓兒,都是娘對不住你們三個,不能留在程家繼續照顧你們了。你是老大,往後更要照顧好弟弟們……」
那時候,謝弦有孕在身,情緒又不穩,在戰事上與程彰產生了極大的分歧,吵的天翻地覆,程卓到底也不知道,謝弦當初執意要和離,是因為家庭生活令她灰心了,還是因為在戰事上與程彰的分歧太過嚴重。
當年突厥人舉二十萬騎兵壓境,幽州之戰如火如荼,而西南的蜀國也對大魏進行先是進行小規模的挑釁,進而在邊境集結重兵,準備藉此機會擴張版圖。有訊息稱楚國亦是蠢蠢欲動。
正在此時,魏帝傳書徵求程彰的意見,朝中有人慾以皇長子為質,換得楚國的暫時和解。而程彰與謝弦意見相左。
程彰主張送皇長子為質,換得楚地的和平,至少能夠少一方重兵壓境。而謝弦卻認為國家的命運不應該由一個十歲的孩童去背負,而應該由他們這些戍邊的軍人來守衛。
用十歲的皇子換取邊境暫時的和平,就跟送公主去和親一樣的可笑,都是用婦孺緩解暫時的危機,只是一種骯髒的政治手段,令人不齒。
程卓還記得父母在營地裡為了此事而大吵,謝弦怒而離開,他騎馬跟在謝弦身後,看她縱馬如飛,他心時模模糊糊的想,他大約有點理解母親的想法。
父親指責母親在國家大事上感情用事,就因為跟皇后感情深厚,就不肯送皇長子為質,這完全是婦人之仁。
而向來好強的母親卻不能忍受他這種指責,而是對用婦孺去換取國家的暫時和平這一手段不能苟同。
十四歲的少年,心中對錯的界限並不那麼分明,只是在父母的暴吵爭執之下,感到茫然無措。
彼時蔣皇后也曾密信一封給謝弦,大約是想要求得她的支援,不要送子赴楚。
後來謝弦到底也沒能達成蔣皇后的願望,而因為程彰掌著幽州軍,她除了聽從主帥的調遣,就算是丈夫下的軍令也不得不從而十分的痛苦。
皇長子離開長安的訊息傳過來的時候,謝弦領命出征,程彰帶著幽州軍浴血奮戰,一鼓作氣擊潰了突厥人,將整個戰線推進,遠離了幽州防線,幾乎要深入草原腹地了。
那是幾十年來,大魏與突厥戰事上最大的勝利,且還俘虜了十多萬突厥人,只是幽州軍亦傷亡慘重。
程彰當時被勝利沖昏了頭腦,準備整軍深入草原腹地,對突厥人斬草除根。且下令坑殺十萬俘虜,而謝弦卻主張將十萬俘虜押送回大魏,送往各礦勞作,不宜再深入追擊。
「窮寇莫追,如果貿然深入草原腹地,以幽州軍力,勢必造成城池空虛,萬一突厥人殺個回馬槍呢?」
當時幽州軍亦在那場戰事裡損傷慘重,兵力有限。
程彰當時根本聽不進去謝弦的話,只是對她的建議嗤之以鼻:「突厥人歷來以騎兵為傲,此次十多萬人被俘,對他們也是重擊,且待我領軍追擊,端了突厥人的老巢,滅了他們的王庭,令突厥人俯首稱臣,也算是一樁不世奇功。」
謝弦當時都快要吼起來了,拍著桌子大罵:「程彰,你是不是被軍功沖昏了腦子?你出門去看看幽州軍,看看營中那些傷兵。我當初嫁你,是因為敬你多年戍邊,有程家人在,就能保幽州一方平安,而不是看著你帶著幽州軍去草原深處送死!我不想看到你成為一個瘋狂的儈子手,只懂得殺伐徵戰,軍功卓著,完全看不到那些斷胳膊斷腿的傷兵!」
程彰對謝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