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第1/2 頁)
「一個盲盒59元,一百抽四捨五入就是六千,就算是從閒魚收也要不了這麼多錢,」蘇子芸說,「差不多得了,還真把人逼退坑了?」
蘇子芸是老闆,她說了算,莊彥只能聽她的往包裹裡塞隱藏款,但是他又開始望剩下的8w組盲盒發愁,銷售壓力沉甸甸的壓在他心頭,有些牢騷似的,「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這十萬組不能全讓玩家買單啊。」蘇子芸有被莊彥的想法無語到,「你這是把韭菜根都給刨了,氪佬們連夜跑路的程度。」
莊彥發愁半個多月了,聽了蘇子芸的話很是震驚,他實在想不出,這明顯帶有《天天消消樂》元素的盲盒,除了玩家還會有誰願意買單。
「會買這東西的人多了,」蘇子芸說,「波波芋圓連遊戲都沒有,就編了個故事寓意,賣出那麼多,咱們買盲盒送遊戲,聯名款不比它有價值多了?」
莊彥:我學會了!
與此同時,林湛那邊也在發力,手握好幾篇稿子,題目五花八門——《一群靠玩具出圈的年輕人》《盲盒:這一屆年輕人的買買買故事》《我們花了一萬元,發現了盲盒百抽百中的秘密》《開啟當代青年的房間,我們發現了盲盒》,透過掌握網路話語權的大號為更名為潮流玩具的盲盒實現破圈。
傳統手辦是集郵,但盲盒在集郵的基礎上增加了交換這個社交屬性,這是消費主義的常見做法,透過貼標籤來劃分人群,只要購買了產品,你就可以加入這個社群。
比起購買繁瑣,價值幾百上千的傳統手辦,名為盲盒的東西只需要59元就可以混入其中,雖然會被原先的手辦圈鄙視,抱怨原先的土壤被破壞,視玩盲盒的是人下人,但對於之前不怎麼瞭解手辦的圈外人來說,他們這個就可以稱為泛手辦盲盒圈,成功入坑,多了一個消費級的愛好,傳統手辦圈的排擠還可以虐粉來增加凝聚力。
林湛的文章確實吸引了一批人,他們有男有女,經濟實力不同,對二次元的瞭解程度不同,但59元抽個普通款雖說有點小貴,買回家當個掛件也挺可愛,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而且這還是一件很「酷」的事情,被網上文章洗腦買回家的閒置貨那麼多,不差這一件。
莊彥看這批人又買走一萬組盲盒,又看看一臉理應如此的蘇子芸,想了半天,缺德二字湧現在腦中,噎在喉嚨裡吐不出來,轉頭看向白詩懷,覺得這位白老闆也差不多該像往常那樣批判蘇子芸了。
但誰知,白詩懷歪頭看他,「制定行業標準本來就是西方資本家慣用的手段,舉個例子,時尚圈的老頭們每年會開會決定下一年流行的顏色與風格,敲定之後,以每本幾十萬元的價格向服裝商販賣。」
「他們拿到冊子,依照上面的指示製作衣服擺上衣櫥,消費者們驚訝的發現,今年流行的是xx風格,然後人云亦云,大家都開始穿起這個。」
「時尚圈還有一句話,流行是個圈,是不是圈我不太清楚,也許是老頭們拿過去某一年的冊子又重新賣了一遍。」
莊彥:你們做生意的真缺德啊。
蘇子芸說,「這只是第一批文章。」
「還有?」莊彥看看剩下的六萬多組盲盒,說道,「您慢慢發。」
……
與林湛那批調查派的文章不同,蘇子芸透過青年說及其矩陣公眾號發布的文章明顯屬於體驗派——《聽了那麼多暴富神話,我也去炒了十天的盲盒》
比起吸引人興趣的小眾獵奇文章,似乎如何搞錢更擊中大眾的心理,正如實體暢銷書榜教輔與成功學各領半壁江山,天然有廣泛受眾人群。
在文章的開篇,蘇子芸這樣寫道——
「盲盒,究竟是人們的興趣愛好還是理財手段?」
「或許,它是一種正在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