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頁(第1/2 頁)
而獨獨能買到米糧的鋪子,就是林初月這一家。但林初月開門的時間不固定,每天就那樣幾個時辰,有許多人想要蹲點,都沒辦法入手。
林初月很快意識到,這蝗災的影響已經徹底降臨到了他們與安城頭上。
約莫算著時間,朝廷就要派張維民去救災了。
她又去倉庫清點了一下存貨。
不愧她在最後,還能買進貨的關頭,又進了一大批的米糧。除了這倉庫,就連他們家裡也全是米糧。
量已經非常多了,雖達不到官倉那種十幾萬石的程度,但比起私人商家的一般儲貨量來說,已經是非常多了,更何況她種類還不少。
也是時候開始實施,她之前就定下的計劃了。
按照林初月原本的打算,她會把目前在鋪子裡倉庫,還有她家裡儲存的米糧分為三個部分。
一部分留下,按照日常的價格賣,另一部分,分賣給他們鄰縣的商家,為保證他們不坐地起價,林初月還會同他們簽立字據,讓鄰縣的官府為其證明,若有違背按律處理。
她這裡,算得上是於安城最大的米糧鋪子,比其他人要來的顯眼多了。也難怪那位請知縣大人出面做說客的人,頭一個就想到了她。
她這店大嘛,存貨當然多,可不就先惦記著她嗎?
也因為她這店大,鄰縣不少無糧可賣的米糧老闆,有不少人找到了她,希望她能轉賣一些過去,分擔他們縣現目前的壓力。
有的打感情牌的,有著直接出高價的,林初月都沒有應下,她打算先擱著,再考量考量。
到最後,也只留下能與她簽訂字據,不會坐地起價的人。
最後還剩餘的一部分,林初月打算留著賑災。雖算不得太多,但多少能夠緩和一下他們這附近幾個縣的問題。
林初月聽聞了不少訊息,說是因為買不到米糧,這附近的幾個縣有很多百姓已經吃不上飯,餓的沒有辦法。
因著蝗災的原因,官府的存糧已經幾乎要呼叫乾淨了,雖說解決了不少百姓的溫飽,但仍有一小部分的問題沒能得到解決,再等著官糧的排程,也沒有這樣快。
林初月這時候先出手,再等官糧過來,正好銜接上,多少可以保證一部分百姓不用挨餓。
她也不是全然做慈善,沒有一點好處。
她這米糧鋪子,在接手初期就設立了招牌。
原本就只是一個簡簡單單的「糧」作為招牌。但林初月接手後,直接把招牌換成「豐足」。意為豐收富足。
這招牌,符合米糧店的定位,對於她之後想要改成繡鋪的招牌,又或者是經營其他東西,都不會有太深的隔閡。
總歸這寓意是好的。
為了加深印象,林初月把他們給客人用來裝米糧,布袋口上縫了「豐足」二字。不止如此,就算不用布袋,只需要用油紙的那些客人,他們也會發現油紙的底下正中央處,寫著「豐足」。
這已經實行了快要有兩個月。
漸漸的,老客、新客都熟悉了他們的招牌。
這次賑災,林初月就是要把他們的招牌打的響亮,至少,要讓於安城裡裡外外的人都知道,他們「豐足」是有信譽,有度量,有名聲的好招牌。
計劃好了,那下一步便是實施。
要林初月自己請人去鄰縣賑災,這多少有些難,首先她這一下子不一定叫得來人,其次,多少也是一筆不小的花銷。
那這樣不如和鄰縣的知縣大人聯絡,讓他幫忙。她這舉措,既能幫知縣大人解決一時的難題,又能給自己帶來名聲。
何樂不為?
第53章 子母品牌 有人用我的名義做……
和鄰縣的知縣大人商量賑災的事情,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