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頁(第1/2 頁)
而在皇后身邊的人也有不解,何不等太后和貴妃將辛家姑娘傳召入宮,事情鬧得更大些再去阻止,好唱個紅臉,也能讓貴妃更沒臉一些。
皇后嘴角微彎,笑意間卻帶著譏諷和寒意,貴妃最蠢笨的一點,是還不知道得罪了安玄公和天下士林意味著什麼。
打從辛家姑娘退婚開始,成國公府和安玄公就結下了不可化解的仇。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這就給了承恩公府拉攏示好安玄公的可能。
她為辛家姑娘擋下來自皇室的麻煩,一來感謝因為她退婚引發的風波,而給了皇后和承恩公府打擊削弱貴妃以及背後勢力的機會,二來也是給安玄公施以人情,而這份人情日後便能用得上。
皇后相信以安玄公疼愛孫女的表現來看,想必一定會記住她的真心善意的。
——
最後安玄公『撐著病體』上表陳情的一篇辭賦,更是掀起了此次賜婚風波的最高潮。
安玄公是受世人景仰的學問大家,通經史也極善辭賦。他這一篇《憫幼》寥寥數百字,卻是字字如泣血般,令人潸然淚下。
文章先是自敘了一下出身往事,辛氏雖是歷經數百年的詩書禮儀大族,但到他這一代已然人丁凋零,門衰祚薄,年少時更是煢煢孑立,沒有父兄旁親扶持。好不容易在學問上有所作為,又成婚生子,人到中年,髮妻與獨子兒媳就早早撒手人寰,只留下一個孫女與他相依為命。
可憐他孫女如他一般福薄,外無叔舅擋風,內無父兄遮雨,孑然一身猶覺單薄。
寫及此處,安玄公筆鋒一轉,又說道老夫的孫女年幼時起便十分孝順貼心,令他得以承享天倫之樂,為人又聰慧靈秀,實在是個世間少有的好姑娘,故此他輾轉反側也想為孫女找個好歸宿。
奈何為人所誤,生出許多是非毀譽來,實在不是老夫所願意看到的。
文末安玄公言辭間表露心生黯然退意,自覺人已老邁,病體不堪,打算帶著孫女回江南祖宅養老,安度晚年,也好遠離這些是非紛爭來。
凡是聽過看過這篇文章,無不大生同情,憐憫之意。
字字句句可見安玄公的舐犢之情,令人萬分動容,甚至淚濕巾衫。
安玄公名滿天下,受世人景仰,立學授道數十載,這個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世人唯獨忘了他也只是一個年近七十,膝下只有一點骨血的可憐老人。
這篇《憫幼賦》不就幫忙提醒了一下世人。
雖說是有意賣慘,但其情其意卻是真的,何嘗不是安玄公心中的擔憂呢。
而安玄公的孫女辛盈,也成為了世人眼中清白無辜,才貌出眾又極為孝順的女子。
在這個古代世界,一個『孝』字就能壓過所有的不是來。
大眾輿論往往是偏向於弱者的,若說先前他們是為安玄公受辱而憤慨不平,那麼現在就是直指成國公府仗著權貴身份,宮裡還有貴妃娘娘撐腰,欺凌孤寡老弱。本就淡泊名利的安玄公也被逼得要離開京城,回江南安守殘生。
而賜婚的皇室也相當於成國公府的幫兇。
這篇辭賦文章感人至極,不說傳世,但至少本朝終結之前,都會有人記得。也就是將成國公府長長久久地釘在了恥辱柱上,這個仗勢欺人奪人夫婿的汙點再也洗不掉。
別看安玄公平日和藹可親是個溫厚的老者,但真的狠起來足以殺人誅心。
這篇辭賦一出來,本來還在頭疼搖擺的皇帝,當即下了狠心在朝堂上發作了成國公府一通。貴妃不敬皇后,御前失儀,禁足半年靜思己過,免去成國公五年俸祿,並革除其嫡子身上官職以儆效尤。
這還不算什麼,最重要的是皇帝將安玄公請到了御書房,讓成國公當面親自給他老人家賠禮道歉。
那日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