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第1/2 頁)
她這話猶如火上澆油般,點明要害。
一普通女子的姻緣名聲,皇帝也許不會在意。
但是如今是安玄公的孫女婚事名聲毀了,安玄公因此氣急攻心病倒了,安玄公要是有一個不好,全天下計程車人都會指著皇帝的鼻子罵,縱容權貴仗勢欺人,肆意羞辱名滿天下的安玄公,不尊禮法德行有虧。
想到這些,皇帝心頭湧出一股火氣來,一把摔了手邊的上好茶盞。
皇后微微垂首,掩去了唇角的笑意。
貴妃出身開國勛貴數代屹立不倒的成國公府,入宮後又盛寵不衰,甚至趕著她生下嫡子後,貴妃誕下了三皇子,只差了不到半歲。皇后一直視貴妃為心腹大患,沒想到現在她將錯處送上門來了,皇后自然不會放過。
收到陛下傳旨訓斥並禁足時,貴妃還在太后的壽安宮裡,且也沒落著什麼好。
太后再怎麼沒見識,至少清楚一點,她的所有尊榮都是來自親生子皇帝。她孃家有沒什麼能人,自己更沒有什麼本事,除了依靠皇帝還能依靠誰,甚至可以說皇帝要是早早駕崩了,親孫子再繼位待她那也是隔了一層的。
現在因為皇帝不高興,太后就知道自己做錯了事,立馬把貴妃叫來說話了。
不就是她攛騰著自己下旨賜婚的麼。太后全然忘了平時被貴妃哄的有多開心,只把責任全都推卸於她了。與皇帝的心意不謀而合,只能說不愧是親生母子。
作為育有三皇子且背靠成國公府的貴妃,僅在皇后之下,在後宮可以說是春風得意,權勢煊赫,第一次這麼沒臉。
貴妃也有些懵,她哪裡想得到事情會變成這樣。
孟琳琅是她的親侄女,她瞧著那陸修琰也是連皇帝都看重欣賞的青年才俊,以後在朝堂上定有所作為,侄女又苦苦央求她,貴妃這才答應幫忙請旨賜婚。
她孃家手握兵權,她又有子有寵,連未來大位也有資格爭一爭。總不至於連賜個婚,太后和陛下也不答應吧。
堂堂國公府嫡出的千金去做平妻已經是夠委屈了,也是讓著先有婚約的辛氏女,給了她體面。怎知道那辛家的姑娘氣性竟這般大,不顧損了名聲也要退婚,以致於宮裡宮外都議論紛紛,連太后也遷怒上了她。
當陛下身邊的傳旨太監奉命訓斥並對她禁足後,貴妃眼前陣陣發黑,險些沒暈了過去。
第36章 齊人之福(她的如意郎君)
辛氏退婚一事鬧得滿城風雨,唯獨成國公府是歡天喜地。
至於外頭那些文人或是言官的指責,成國公府都充耳不聞。成國公府仗著手裡握有軍權,自然不在意什麼臉面聲望,女兒高興實打實的好處才是真的。
國公夫人就面露喜色道,「那辛氏女退了婚,也是件好事,總不用女兒去做那低人一等的平妻了。」
平妻說得好聽,但放在高門大戶裡,論身份不過比貴妾好些罷了。哪家女子會真的樂意放著好好的正室嫡妻不做,去當什麼平妻呢。若不是女兒執拗勁上來,非要嫁給那陸修琰不可,不然就寧願絞了頭髮做姑子青燈古佛一生。國公夫人也不會嚇得只好依了她。
成國公面色驕矜,「我家的女兒,就是做皇子妃也夠格了,現在嫁給一個小小狀元,已是他的福氣。」
他說這話一點也不虛,成國公府上一個金貴嫡女已經是宮裡的貴妃娘娘了,要不是陛下的皇子年紀都還小,成國公未必沒有這個打算。除此之外,對於孟琳琅這個嫡女,他也一向是寵溺慣了,縱容著她想做什麼便做什麼。
就算那陸修琰先定了婚約又有什麼關係,要不是那女方是安玄公的孫女,輕易動不得。換個普通人家,國公府早就逼著他退婚另娶了。
如今那辛氏自命清高,不願共侍一夫而退了婚,也正合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