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地理小課堂(第1/2 頁)
光幕裡再次出現了中國地圖,一條紅線從地圖的東北方向一路向西南方向蜿蜒而過,以這條線為基礎,整個國土被分為了兩大塊,並標註了不同的顏色,北邊是越來越深的橘紅色,南邊則從土黃逐漸向淺藍,深藍過渡。
“所謂四百毫米等降雨線,是指同一時間內,在我們的國土上,降水量相同的各個點,被連線起來後的一條線。”
隨著蕭盼盼的解說,地圖上的那條紅線被特別高亮了起來。
一眾古代的帝王將相看著這條線經過的地方,立刻就明白了為什麼後人會將這條線總結出來。
“這條等降雨線也是一條地理分界線,大致經過大興安嶺,張家口,蘭州,喜馬拉雅山脈東部。是我國半溼潤和半乾旱地區的分界線。”小三三貼心的將地圖上的地名,和直播連線到的時代做了對應。“降水量決定了當地是森林植被還是草原植被,也決定了當地的生產方式是農耕還是遊牧。”
“我們可以看到,歷史上長城的建設,大致上是和等降雨線的位置重合的。”光幕裡的等降雨線和三條古長城的位置被統一高亮了起來。“這條線本質上就是農耕文明的生命線。”
一眾古人頓時間恍然大悟。
“為什麼你們古代難以實現對草原地區長期且有效的統治,根源就在於農業文明對降水量的必然需求,決定了農耕民族的生產發展方式向北突破,只能到達這條線。”
蕭盼盼頓了頓,“雖然都是靠天吃飯,但農耕文明優越於遊牧文明的根源在於可持續性的物資產出,從而保證了一個地區一年四季的穩定發展。”
“這也是為什麼在古代的治國思想中,總是強調靜的原因。不折騰,讓老百姓安安心心種田,人就能繁衍下去,國家的財富也會越來越多,文明就能發展起來。”
李世民贊同地點了點頭,經過隋朝的二世而亡之後,他非常認可治國在於靜這個觀點。
“但很可惜,你想靜,別人不可能讓你靜,遊牧文明的生存環境決定了他們無法實現財物的穩定增產,所以他們想生存下去,只能靠外部劫掠。所以在生產力沒有大幅度提高之前,在生產方式沒有徹底變革之前,遊牧部族對農耕民族的侵略就不可能被真正解決。”
嬴政,劉徹,李世民,朱元璋,朱棣還有無數的皇帝,眼神中都染上了一抹無力。他們這些人都曾經考慮過一勞永逸的解決邊患。但在這一刻,他們知道自己曾經的這種考慮只是不切實際的幻想,畢竟他們真管不了老天爺每年的降水量。
“既然說到了降水量,這裡在大致給你們說一下中國的五大氣候型別。”光幕裡的地圖出現了變化。
“首先是溫帶季風氣候,主要位於東北,河北,山西,河南,山東,陝西關中地區,也就是傳統的中原王朝核心地區。“隨著蕭盼盼的說明,這些區域被標註成了清澈的藍色,”這種氣候的特點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降水量大概在750到1000毫米左右。”
“這也是為什麼,這一片地區是農業文明發祥地的重要原因。當然東北比較例外,主要還是受溫度的影響,所以一直沒有開發出來。”
古代的精英們瞭然的點了點頭。
“這片地區之外,向南方延伸直到臨近泉州,西到巴蜀大部,東到沿海,是亞熱帶季風氣候,這一氣候的特點是夏季炎熱,冬季溫和,雨熱同期,降水豐沛,降水量大概在800到1600毫米之間。所以當整個南方被開發出來後,其農業生產能力必然高於北方。”
地圖上的這片地區被標記成了深藍色。
“繼續向南,是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降水也豐沛,但雨季跟風向有關。這一片佔地面積不大,但如果你們以後能把整個東南亞地區佔住了,那面積自然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