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食鹽開中和黃宗羲(第1/2 頁)
蕭盼盼頗為鄭重其事的定調,讓一眾古代的帝王將相們都打起了十二萬分的精神。
“稅收永遠是一個老大難問題,特別是在徵收直接稅上。國稅局的操作流程,就是直接稅的體現,一旦誰用了,大老爺們的感知度就會立刻拉滿。而且他們也不像我們這個時代一樣,可以跑到國外去。”
蕭盼盼自顧自地無奈一笑。
“稅收困難的原因在於,逃稅的辦法太多了,而監管的方法太少。稅收的一般公式是稅基X法定稅率,但在實際的操作中,稅收=稅基X法定稅率X徵管效率。”
一眾聰明的皇帝和官員瞬間理解這個公式的含義。
“徵稅成本向來是一個國家必須去考慮的問題。舉個例子,如果一個大臣每年能完成的稅收額度是十億錢,但徵稅成本花了五個億。而另一個大臣只用了一個億的徵稅成本,就收穫了七億的稅收,那皇帝會覺得誰是能臣呢?”
每個正常皇帝的都得出了統一的答案。
“這就是為什麼如包稅制這種野蠻到極致的徵稅方式,反而直觀上發生的徵收成本是最低的。當然,隱性成本卻是最高的。”
朱元璋非常理解這個隱性成本是什麼。
“另一個例子在連線明朝時就提過,明朝的皇帝用兼併土地的方式把皇莊擴大了,但為了管理皇莊,延長皇權的觸角,他用了一堆太監,結果成本反而大於了收益。而在稅收成本的控制上,明朝事實上有一個非常好的實踐,那就是洪武皇帝的食鹽開中法。”
朱元璋豎起了耳朵。
“這個方法起於宋朝,但宋朝並不重視。到了洪武三年時,朱元璋先生開始推動此法。具體操作是,商人按照國家的招標要求,把糧食運到邊境的糧倉,換取鹽引,然後以此鹽引到指定的鹽場去取鹽,得到鹽後,商人按照規定到指定的地方去賣鹽。”
一眾皇帝頓時理解到了這種方法的精妙之處,特別是嬴政,劉徹,李世民三人。怎麼調動天下財富為自己所用,同時又避免掉一些過度的反抗,一直是他們在思考的問題。
“在這個基礎上,又出現了商屯,就是將邊境的荒地給這些商人,讓他們就近屯田,這樣可以用邊境屯田得到的糧食,換取邊境的鹽引,一來減輕了商人運輸的負擔,二來國家的邊境地區也得到了有效的開發。”
嬴政等人很激動,這個方法他們可以直接用。
“明朝在弘治中期,透過葉淇變法破壞了這一制度,結果造成邊境的商屯敗壞,淮商棄地,專務販鹽。雖然看上去增加了朝廷的銀錢收入,但糧食轉運,轉餉這些事都沒有消失,反而因為開中法的廢除導致成本大增,邊地的糧價更是暴漲。最後的結果就是收益覆蓋不了成本。”
朱元璋很想知道這個傻缺弘治皇帝是怎麼冒出來的。
“葉淇這個人就是鹽商在朝廷中的代言人,他的改革只站在了鹽商的角度去考慮,從而直接導致了明朝邊防能力在運作機制上的崩壞,以後任何的修補,如果不是能解決邊屯問題的,都會只是治標不治本。”
“如果葉淇沒有意識到廢除食鹽開中的後果,那就說明他蠢,如果他意識到了還去做,那就說明他壞。”
“而朱佑樘這個支援這項變革的人就是典型的蠢,他也是明朝徹底轉向衰敗的直接推手,關於這個廢物皇帝的問題我們以後連線到朱厚照同學的時候再細講。”
朱佑樘此時被氣得直接吐血。他知道蕭盼盼看不上他,但在此刻,他發現了這種看不上的現實呈現。他看著手上那份廢除食鹽開中法的奏章,霎那間,他不覺得這是奏章,而是一個對自己一生的蓋棺定論。
朱厚照倒是沒有多在意自己爹是不是蠢的問題,因為確定了自己會被連線到,所以他現在非常高興,高興到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