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聰明”的李林甫(第1/2 頁)
李隆基算是看明白了,這個蕭盼盼正在對自己凌遲。
她在從自己身上出現的每一個失誤裡去解讀安史之亂爆發的直接原因,而蕭盼盼接下來的話,也證實了他的想法。
“剛剛聊了你在執政邏輯上對節度使縱容的根源,接下來聊聊經濟上縱容的根源。”
“本質上來說,所有的經濟問題,最後都會發酵成政治問題。但比較遺憾的是,我國的主流士大夫群體,對經濟問題的研究都不夠系統和深入。”
“當然,這也沒什麼好苛責的,畢竟大部分的經濟理論都需要相應的現實樣板去背書,而這些東西大多都要到工業革命後才會冒頭。”
“但是,對各種經濟現象不夠重視就很不可取了。一個國家的中樞絕不能缺少專業的經濟學家,而經濟學不是用來斂財的。”
蕭盼盼鄭重的說道。
各時空中,那些已經漸漸擺脫了傳統儒學桎梏計程車人學子們,每一個人都在無比的期待著,蕭盼盼將未來的那些經濟學知識公佈出來。
蕭盼盼要是知道了這群人的想法,肯定會想辦法讓小三三統計一下,誰會成為哈耶克的門徒,然後告訴他們的皇帝,把這群人送到敵國去,這樣你就可以躺贏了。
“在告別了宇文融後,你這位皇帝總是會懷念他,因為財政不足的問題並沒有被解決。你常常跟自己面前那些幹體面活的人說,我已經按照你們的想法辦了宇文融,現在國家財政不足,該怎麼辦?”
“他們的回答也很樸素,就是吱吱吱。”蕭盼盼表現了一下什麼叫吱聲。
“畢竟他們並不知道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但他們卻清楚,站在道德高地上,我是正確的!”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你一頭就扎進了李林甫的懷裡,雖然你欣賞張九齡,但張九齡不管飽啊。”
聽到這的張九齡腦袋瓜嗡嗡的,什麼叫不管飽?我是吃食嗎?
“唐朝從建國以來就面對著一個巨大的問題,那就是缺錢。”蕭盼盼頓了頓,“不是普通老百姓的那種缺錢,是國家層面的貨幣供應量不足。”
“唐代是一個貴族門閥社會向庶族地主社會轉型的時代,翻譯過來就是唐代的經濟基礎正在醞釀著一場鉅變。這場鉅變的第一個表現形式就莊園經濟的瓦解,和商品經濟的逐步發展。”
“莊園經濟和貴族政治的瓦解除了有生產力發展作為背書之外,最大的外部原因是他們經歷了從唐太宗開始,到唐高宗,武女皇,然後再到你的持續性打壓過程。”
“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從政府掌握的戶口中可以看到一些端倪,隋朝朝廷鼎盛時期大概掌握了900萬戶的人口,到了唐朝建立時,這個資料降到了200萬戶。”
“十年時間,人口減掉了70%,這都是楊廣加隋末戰亂造成的嗎?顯然不是,因為肯定有一部分人口被貴族莊園隱匿了。”
“到了貞觀年間,太宗皇帝統計到的也只有三百萬戶左右,也就是說貞觀年間的人口資料其實是失真的。”
聽到這的李世民很氣,接著他就被蕭盼盼驚得差點從馬上摔下來。
“唐初的局面是內憂外患,李世民先生不可能去大動干戈搞土地清查,能消減宗室開支,清理冗官已經是政治操作的極限了。”
“這也就只有李世民這種永遠在勝利的人敢玩。要知道,有楊廣這個關隴貴族叛徒的例子擺在那,誰敢輕易的對自己動刀子啊。”
關隴貴族的叛徒,這個提法倒是讓大唐時代的帝王將相們感到意外,但又莫名的覺得契合。
“但戶口不夠就沒有錢,李世民再能搞精兵突擊也是要花錢的,所以在財政困難的問題面前,他就玩了一出衙門辦公自負盈虧。我沒錢開工資,但我可以給衙門批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