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第1/2 頁)
一個人時懶得過節,兩個人住,中秋節就變得有意義了起來。
當年姜新染和顧若過的第一個節日就是中秋節。
那時姜新染和顧若剛成為朋友不久,顧若獨居,姜新染無家可歸,兩人一合計,乾脆搭夥過節算了,於是姜新染第一次踏足顧若的出租屋。
顧若第一次學著做飯就是那個時候。
她們買了魚,買了肉,買了蝦,姜新染擼起袖子要大顯身手,結果把油燒冒煙了才把滴著水的大蒜往鍋裡放,頓時噼裡啪啦油星四濺,差點沒把廚房點著了,嚇得姜新染拿著鍋鏟躲出去老遠,不敢靠近廚房。
多虧了顧若眼疾手快,蓋上鍋蓋,關了煤氣灶,避免一起事故。
後來姜新染對廚房有了心理陰影,不敢接近灶臺,那頓中秋「大餐」,最後是顧若一個人邊看手機上的菜譜邊估摸著弄完的。
後來顧若廚藝日漸精進,燒菜水平堪比五星級酒店的大廚,姜新染樂得吃現成,更不願意學做飯。
當初為什麼會主動提出和顧若一起過中秋呢?姜新染淡淡地想,大概是看到了顧若獨自一人坐在公園裡吃泡麵的模樣吧。
背上還背著書包,腳踏車就停在旁邊,穿著校服坐在花圃上,一邊看那些大人帶著小孩玩鬧嬉笑,一邊低頭送了一大口泡麵進嘴裡,漫無目的地嚼。
太孤獨了。
姜新染懂這種孤獨。
所有的快樂與她無關,她就好像被強行加進闔家歡樂戲碼裡一個無所適從的路人。
於是姜新染鬼使神差地走上前去,坐在她旁邊,搶過她的泡麵桶,搶過她的塑膠叉子,自來熟地吃了一口她的泡麵,還意猶未盡地喝了口湯。
「幹嘛不回家?」姜新染擦擦嘴,把泡麵重新還給她。
顧若說:「我沒有家。」
「好巧,我也是。」姜新染歪著頭,沖顧若笑,「要不咱倆組成一個家吧?」
那個笑太耀眼,顧若簡直不敢對視。
同時,把這句話永遠記在了心裡。
從此以後,有姜新染的地方就是顧若的家。
她在外面流離失所了六年,今年中秋,又回到了她的家,回到了姜新染的身邊。
……
中秋節的前一天,姜新染和顧若一起出門大採購,除了應節慶而買的月餅,還有很多零食、飲料和生鮮食材,有一些需要經過預處理才能放進冰箱。
她們忙活了一下午,晚上隨便吃了點東西。
姜新染刷了會兒手機,百無聊賴,想起來自己放假前的打算,到現在還一點沒完成。
「你要看新聞麼?」她開啟了電視機,隨口問了顧若一聲。
「不看。」顧若切了一盤飯後水果端到客廳來,放在茶几上,自己也順勢坐在姜新染旁邊。
「那我看個電影。」
「什麼電影?」
姜新染說了個電影名。
是一部很老的愛情片,黑白畫質,連背景音樂都是交響樂團現場演奏錄音的,現在基本沒多少人愛看這種老電影了。
「一起看?」姜新染遞出了個邀請的眼神。
「嗯。」
於是姜新染關了大燈,客廳裡只剩電視裡閃閃爍爍的微光。
這部電影的背景設定在戰爭年代,身處亂世的男女主人公,就像江河裡飄散的兩朵浮萍,短暫的相遇過後就是無盡的別離,導演的鏡頭敘事能力很強,把亂世愛情的悽美表達得淋漓盡致,當男女主角再一次因為時代原因而不得不別離的時候,姜新染的心也跟著揪緊,吸了吸鼻子,眼眶濕潤。
顧若的注意力全在姜新染臉上,她是個很沒情調的人,不關心電影裡虛假的愛情故事到底有多纏綿悱惻,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