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離譜的預測(第1/2 頁)
對頭。
劉應坤預測的靠譜。
彷彿引導著歷史走向。
天啟朝,遼東有寧夏馬世龍,宣府滿桂,曹文詔,金國鋒,金國奇,陝西趙率教,淮揚龍武水軍總兵金冠等。
崇禎朝,袁崇煥任薊遼總督,走馬上任率先上書把又去鎮守寧遠的滿桂調去大同,一月後,上書把趙率調出錦州,駐守永平,兼轄薊鎮八路。
滿桂,趙率教陸續離開寧遠和錦州,袁崇煥提拔遼東本地將領何可綱,祖大壽鎮守兩地。
至於毛文龍。
袁崇煥以歸鄉動勸,遭到毛文龍拒絕,結局不言而喻。
己已之變爆發,袁崇煥計劃破產,還改變大明和建奴的國運。
朱由校心有所嘆。
遼人守遼土非上上策。
寧錦吃飽,九邊餓倒,百姓變餓殍,朝廷財政負擔更重。
該是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皆有守土禦敵之責。
一寸山河一半血,十萬兒郎十萬兵。
朱由校心中計定,詢問道:“既然袁崇煥不行,劉伴伴認為誰合適?”
劉應坤堅定的說:“皇爺,非袁巡撫不行,而是遼人守遼土的策略不行,目前遼東統帥非袁大人莫屬。”
“然而,遼東防禦又讓奴婢覺得非常彆扭,對,就是彆扭。”
“沒有野戰,更沒有野戰勝利,卻花費數百萬軍餉陳兵十幾萬在邊境,數年間,進攻不去進攻,防守收效甚微,古來罕見也。”
的確彆扭。
朱由校非常支援這個說法。
然而,遼東問題急不得,陝西問題慢不得。
寧遠和寧錦之戰,努爾哈赤到皇太極正面攻城均以失敗告終。
當然,代價同樣非常沉重。
寧遠之戰,痛失覺華島數十萬石糧食和島上駐守的軍民。
寧錦之戰前夕痛失朝鮮。
一句話,守有餘而攻不足。
朱由校按捺煩躁心情詢問:“說說遼東其他問題。”
劉應坤思考片刻,自問自答說:“皇爺,遼東客兵亦不和,每年朝廷下撥的軍餉就那麼多,你多了,別人肯定少,久而久之,心生怨念。”
朱由校讓劉若愚記錄在冊,來日組建新軍,各地方軍需打亂混編,同吃同住同酬同訓練,打破隔閡,戰場生死相依。
“其他問題呢?”
劉應坤喝茶潤了潤嗓子說:“其一,貪汙,吃空餉,其二,戰法保守,畏戰怯戰。”
果然啊。
大明貪汙無處不在。
朱由校明白這是王朝末期普遍存在的現象,奈何他是王朝末期的皇帝。
戰法保守,畏戰怯戰,源於領兵將領的指揮方式和軍餉充裕程度。
沒錢,玩什麼命呢。
所幸,他在改變,在扭轉。
呼。
朱由校深呼口氣,心累的揉著鬢角:“說說你對建奴的看法?”
劉應坤道:“皇爺,其一,建奴騎兵擅野戰,攻城亦有良策,能打硬仗,苦仗,奴婢認為朝堂應該把建奴騎兵放在高於蒙元騎兵的地位,給予足夠的尊重和重視。”
“其二,皇太極登基,急需樹立威望,不論東征朝鮮,還是南下寧錦,都是向建奴諸位親王亮出自己的獠牙,進而樹立自己的威望。此番在錦州磕了牙,他肯定急於挽尊。”
“奴婢認為,若他來年再次南下對錦州用兵,朝廷刀對刀,槍對槍,炮對炮死戰,若他按兵不動,朝廷則需關注蒙古,小心皇太極吞併蒙古,繞道而行。”
“其三,奴婢收到訊息,皇太極即位大肆籠絡蒙古諸部,孤立察哈爾部,有對其用兵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