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理寺的盟友(中)(第1/2 頁)
“還請楊大人明言,六扇門需要做什麼??” 能夠插手漕運,六扇門自然也是願意的,雖然在京城的錢莊之中有股份,但是六扇門可不是大理寺這般,小貓小狗兩三隻。 六扇門在各州、郡、府乃至各上縣都有自己的分支機構,粗略估算也有數萬人要靠六扇門吃飯,小日子也是過得緊巴巴的。 “陛下予我重整漕幫之權,我意欲重新建一個漕幫。以廣大的漕運勞動人民為基礎,由大理寺進行引導,都察院進行監督,建立一個受朝廷領導,百姓愛戴,江湖稱讚的優秀幫派。” 楊清源頓了一下,繼續講解道,“原來的漕幫其實並沒有完全發揮其平臺的功能,反而更像是一個欺行霸市的商賈!我的意見初步是這樣的,要將漕幫打造成一個聯通全國的平臺。” “讓有水運的地方,就有這個平臺,讓需要運貨的商人,能在第一時間找到挑夫船工在裝載貨物,這樣貨運商人就不需要自己僱請長期的夥計,降低了小商人的經營成本。” “讓挑夫和船工能在第一時間有所用,所有勞,有所得。能吃飽飯,也就不會想著要造反。普通百姓沒什麼太大的野心,只要能吃飽飯,過好日子,就知足了!於社稷穩定也是有益。” “那我們該如何從中獲利呢?!”柳獨峰聽了楊清源的敘述,其核心思想就是讓利於民,可這一讓,他們又從何獲取利潤。 “其實獲利方式還是和之前一樣,向挑工和船伕收取幫費,但是在這個數量上稍微修改一下。我遣人去漕工挑夫處詢問過,在結合之前漕幫內的賬目,如果一個人要在漕幫處登記,一個月需要繳納幫費一百二十文!” “一百二十文?!還只是登記?!”柳獨峰已經察覺到了其中的問題,這些挑夫船工一月能有多少收入?一個月什麼都不幹,就要繳納一百二十文,這比朝廷的賦稅不知高了多少倍!? “光是登記就要這個數目!漕工生活之困苦,這便是一大原因。所以這個金額我們要改,一個月收取會費三十文,分攤到每天也就一文,但柳捕頭可別小看這一份,就這一文錢,僅神都一地每日便可收取幫費數十兩。” “然後就是抽成,漕幫需要運轉,當然也少不得錢財,之前潘錢翁十抽其三,且漕工要自己繳納稅款,我們將其改成十抽其一,並由我們統一向漕運司繳納稅款。” “此外,還需要以漕運司的名義定下每日最低的工錢標準。以挑夫為例,只要僱傭了,一日最低便需要支付工錢二十文,具體金額視貨物數量而定。並且這個銀錢由我們代漕工收取,這樣可以保證用工方老老實實地交錢。面對勞工,他們敢剋扣,但是面對漕幫,特別是背後站著官府的漕幫,他們不敢。” 柳獨峰聽著越發覺得自己一介武夫是有道理的,要是讓六扇門來做這個,可沒有這樣成熟可行的方案,朝中的文官果然心裡面滿是彎彎繞繞。 “面對商人、船主也是一樣的思路,同樣向漕幫繳納幫費,金額改為原來的三分之一,可免其他各種名目的錢款。同時在向漕幫支付工錢之時,需要多繳納五分,作為漕幫的管理費。” 楊清源將自己的簡單謀劃一一道出,還簡述了大致的盈利方式。 “對於商人來說,至少可以節約五成的銀錢。” 柳獨峰點了點頭,若是真的如此,這些商人出錢之時恐怕也會心甘情願。 “而且入漕幫之後還有一個好處,在之後,足以讓這些商人趨之若鶩。” “嗯?!”柳獨峰眼露好奇之色,“還有什麼好處?!” 換作柳獨峰是商人,就光是之前的好處,就足以讓貨運商人動心,現在還有更大的好處,柳獨峰是真的想不到了。 “柳捕頭以為我為何要請六扇門和都察院加入其中?!” 不等柳獨峰迴答,楊清源就說道,“是為了震懾江湖和官場上的宵小。” “根據以往的慣例,在大周船運,會被江湖幫派勒索以及地方的官府吃拿卡要,這筆錢可比交給漕幫的錢要多得多。現在不一樣了,漕幫會替他們解決問題。” “漕幫最後獲得的收益會分成五份,大理寺佔其三,都察院佔其二,六扇門佔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