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奇襲吳郡(第1/2 頁)
從江乘縣出發,從長江河流順河而下的話,不到百里的路程,就能夠到達吳郡,第一站便是丹徒縣。
丹徒縣是吳郡十三縣城之一。
也是吳郡北面的第一大港口,因為靠近長江,碼頭上人來人往,絡繹不絕。
吳郡之所以能夠發展起來,跟這條長江有極大的關係,丹徒也是因為長江,給整個吳郡帶來了很多的經濟繁榮。
正因如此,丹徒縣,倒也成為了吳郡幾個比較重要的縣城,孫策在這裡的駐軍,也比其他的縣城略微多一些。
整個吳郡十三縣,孫策分別在這些縣城裡留守著一兩百人,甚至三四百人的常備兵力,一來可以控制這座縣城,二來也能夠維持縣城的治安,以防宵小之輩的動亂,讓百姓可以安居樂業。
別的地方或許可以不用駐軍,但吳郡不同,乃至整個揚州,都不一樣。
因為揚州地處偏遠,距離中原,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儘管這裡在幾百年前,就有吳越兩國,但這裡因為山勢地形的緣故,還生活著很多山越人。
何為山越人?
山越是漢末時期分佈於孫吳諸郡縣山區的山賊武裝集團的統稱。
東漢末年,黃巾之始,天下大亂,有潘臨、彭綺、彭式、費棧、祖郎、嚴白虎、金奇、毛甘、黃亂等諸多地方割據勢力,因社會動盪,或者不納王租而佔山為王,被統稱為山越。
山越一詞也常與“山賊”、“山民”等共同出現。其生產方式以農業為主,種植穀物,又因“山出銅鐵”,而常常“自鑄兵甲”。他們大分散、小聚居,好習武,以山險為依託,組成武裝集團,其首領有“帥”、“大帥”、“宗帥”等諸多稱謂,對於中央封建政權處於半獨立的狀態。
翻看史書也能夠大致瞭解,各種起義和賊寇,多出現在揚州一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一帶山勢險峻,叢林茂密,不僅可以容納百萬雄兵,還能夠依託地勢,自給自足,完全是就是一個世外桃源。
這些山越之民,不居住在縣城之中,可並不是絲毫不與縣城裡的人往來。
他們時常也會出現在縣城附近,打擾縣城百姓的生活,時不時攻打城鎮,給朝廷帶來極大的麻煩。
正因如此,揚州各地的郡縣裡,都常年自備鄉勇之士,以防出現動亂。
而丹徒縣,又因為是比較重要的縣城,這裡屯紮的兵馬,自然更少。
足足有一千餘人。
都是孫策在吳郡徵召的兵馬,有不短時間的從軍經歷,算得上是孫策麾下比較精銳的部隊了。
當袁耀帶著幾十艘戰船,出現在丹徒縣外的港口時,這裡已經提前收到了訊息。
畢竟,當初鄭寶帶人突然殺到了江乘縣之後,整個長江水道上就已經戒嚴了。
不少商賈都受到了影響,丹徒縣這邊的縣令,很快就派遣兵馬,駐紮在長江港口兩側,時常進行巡邏,一旦察覺不對勁,便實行封鎖港口的舉動。
這個年代,要封鎖港口也容易,直接將港口用水閘封閉,外面的船隻,就無法進入港口,便只能夠透過不方便的河岸進行上下船隻。
河岸水淺,船隻無法靠岸,上下甚至只能夠利用小船,這樣大大減緩了戰船靠岸進入陸地上的時間。
而丹徒縣內,還備有不少計程車卒,一旦發現不對勁,便可以立刻反應,在敵軍還未下船的時候進行堵截。
不過這種辦法雖然不錯,可袁耀的船隻也早就察覺到了不對勁。
袁耀位於第一艘戰場上方,遠遠的就看見遠處的港口水閘口,有幾個士卒吹響了關閉港口碼頭的號角聲。
幾個士卒連忙攀爬到河道口,準備收攏水閘。
見此,袁耀立刻招了招手,衝著太史慈喊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