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演員VS明星(第1/2 頁)
但是運氣這個東西有些偏玄學,我們把握不了。 我們能夠真正在努力之後看到成效的,就是你實力的提升。 那才是一個演員在這個圈子裡面安身立命的根本。 許柯冉一直覺得這個點很簡單,也很清晰。 有些人很清楚的能看到這個目標。 可是有些人……是她真的不知道還是在裝聾作啞。 總會選擇性的跳過這個點,從而選擇一些捷徑。 也不能說好,也不能說不好。 畢竟那是每個人的選擇,我們充分尊重。 只是呢,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把秤,能夠越過這些底線去做的也是狠人。 但是如果你能夠堅守底線,不斷的提升實力。 假以時日,再加以運氣的提升,遲早會被人看到。 那樣的演員才會真正的永久。 否則都將是曇花一現,很快就消失在大眾的視線當中。 這麼多年來,在影視作品史上也湧現過很多既叫好又叫座的作品。 那些是當之無愧的經典。 從前那個光影技術不太發達的時代遺留下來的作品,在現在看來,其實其實是蒙塵的明珠。 需要人細細的品味。 如果我們有仔細的留心光影藝術的發展,那麼就會發現。 這些年來喜歡觀看老電影,甚至黑白電影復刻的人也多了起來。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個時代的變化。 就正如馬斯洛需求理論提出的一樣,當人們滿足了物質上的需求以後,會漸漸注重精神上面的享受。 而對於影視作品精品化、藝術化,甚至說人性化的發展歷程,是一個必然的結局。 但是許柯冉也不得不承認,在這個圈子裡面有很多的流量明星。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些不太好的示範作用。 但是對此,我們也無可奈何。 所以遇到一個既有流量又有實力的演員,是很多導演、製片人、投資方都喜聞樂見的一件事兒。 他們也願意給這樣的演員機會。 或者說在選擇角色時,會更傾向於這樣的演員。 首先他的試錯成本會降低很多。 另外一個,就是作品質量能得到很好的保證。 很多的導演都把自己的作品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當然是希望他能夠最終得到一個比較好的結果。 而不是看它遭到很多人的吐槽,或者謾罵,甚至詆譭。 可惜需求決定市場。 短影片出來之後大家感覺更深。 其他創作者難道是不努力麼? 一萬多,幾千的粉絲真的就是不掙錢啊。 百萬以上的號隨便一個廣告好多米入賬。 流量為王啊,有演技的流量演員演戲總是比光有流量的演員耐看,值錢,對吧? 許柯冉曾經和張藝探討過關於演員和明星的關係。 那一次和他的交談,改變了許柯冉以往對於這二者關係的認知。 後來有一個記者問他,“你覺得自己能不能做明星,或者說自己算不算是一個明星?” 他說:“演員的主體任務是演戲,而明星要負載的任務可能要多一些。因為明星他更更廣泛的一個有商業價值的公眾人物,所以他的這個責任就要更重。” 他說:“除了這個任務之外,他還有娛樂大眾的一些任務,還有商業品牌的一些承載。” 他說:“所以我覺得我做不了明星,我還是老老實實的做我的演員罷了。” 這也是許柯冉格外欣賞他的一點。 他不像其他圈內的許多人一樣,在刻意的抬高演員這個身份,或者貶低明星的這個身份。 他有在好好的詮釋後者的含義。 許柯冉也有注意到,這些年來大眾呼喚好演員,好作品的聲音越來越高。 其實按她的能力,完全可以將王璐和言風直接捧成頂流。 照樣可以撈很多的錢,可是她做不到。 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她都沒有辦法做到。 那是在變相的毀掉一個藝人。 無論別人怎麼說,許柯冉始終堅信。 一個能夠在圈裡面始終長紅不衰的人,沒有點實力誰能做到? 許柯冉有時和圈內的其他前輩聊天的時候,也會談起這些問題。 當時有一個老前輩就說:“明星遍地都是,但能稱得上演員的沒幾個。” 而且還有一點很重要。 真正想做演員的藝人,不會讓自己太多曝光自己真正的樣子。 因為他要塑造角色。 不能讓觀眾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