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誓言的力量(第1/2 頁)
“可是你想過沒有,你是寄託在我身體內的一個靈魂,如果我死了,你不是也就會跟著走向毀滅嗎?你能對我的死亡會袖手旁觀。”張其金不懈一顧地說道。 王陽明聽張其金這樣說,微微一笑,說道:“反正我已經死了幾百年了,已經經歷過死亡的痛苦了。不像你,哪怕是走向死亡,也還得經受一次死亡的痛苦。若你不答應,我寧願與你同歸於盡,反正我是無謂的,我只是個亡靈而已。” 張其金聽王陽明把話說得這麼不留餘地,他本來還以為王陽明會作出讓步和妥協,卻沒想到王陽明這傢伙卻以退為進,居然威脅他,真的是無愧於心學家、思想家和哲學家這些稱謂。 仔細想想,張其金覺得並不奇怪,本來歷史當中的王陽明就是一個善於使用陰謀詭計的人,他給我們當今時代留下的就是心學理論,人們談論得太多的就是他提出的知行合一。 所謂知行合一,就是知與行要統一在一起,知和行是一件事,就是你所知道的要和你的行動統一。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理論與實踐統一才能產生改變世界的力量,學以致用,從實踐中學習、總結和自省,然後再去實踐,如此反覆。千萬不可只知不行、或者只行而不自省。古語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是這個道理! 張其金對王陽明使用陰謀詭計認識最深的就是王陽明當時跟寧王朱宸濠打仗,他用了一招“圍魏救趙”,在寧王朱宸濠直奔南京的時候,王陽明不跟寧王朱宸濠對著幹,反而襲擊寧王朱宸濠的南昌老巢,等寧王朱宸濠回來救再迎頭痛擊,一舉殲滅。王陽明用這個戰術,兩三個月就平定了寧王朱宸濠的叛亂。 還有就是王陽明在南贛剿匪和廣西戡亂中使用得最多的就是詐術,其中在剿滅詹師富的過程中更是把詐術用得淋漓盡致。 王陽明剿滅詹師富僅僅用了三個月,這一雷鳴電閃的速度把那些山中大佬們震住了。他們瞠目結舌,直到此時,他們才開始認真研究王陽明。這位臉色黑紫、不停咳嗽的病夫怎麼會有如此神奇的力量?他們透過各種情報渠道瞭解王陽明。有情報說,此人只是個教書先生,好像是講什麼心學的,沒有作戰經驗,消滅詹師富只是他僥倖而已。也有情報說,此人外表忠厚,內心奸詐,不可不防,詹師富就是死在他奸詐的計謀下的。還有情報大驚小怪地說,此人是個半仙,因為他居然能求雨。如你所知,前兩條情報都是假的,最後一條半真半假。 王陽明的確在求雨,而且成功了,但他不是半仙。1517年農曆四月初,他從前線回到上杭。上杭當時大旱,王陽明心血來潮,突然就吃齋唸佛求起雨來,第二天,上杭居然大雨。一個月後,他又和一個和尚在瑞金求雨,居然又得償所願,於是王陽明通神的名聲漸漸在百姓中傳開了。 過足求雨癮後,王陽明將工作重點重新轉移到圍剿詹師富的事情上。 王陽明在打詹師富之前曾揚言要打他的橫水、左溪和桶岡。他失聲大笑,說:“就憑贛州那點部隊,我都不用和他打游擊,就能收拾了他。”當王陽明說,要等三省部隊會合夾攻他時,他自信地冷笑,向著天空喊:“你忽悠,接著忽悠吧。”這樣的信心來源於他的間諜們一直在給他傳遞訊息,說:“王陽明在贛州城等三省部隊,短時期內,不可能有軍事行動。” 實際上,他不是沒有懷疑過王陽明的“狡詐”,詹師富武裝和陳曰能武裝的覆滅,都是王陽明突然發動襲擊的結果。不過他被自我的窠臼限制住了:從前的經驗和不會被圍剿的僥倖心理。從前的經驗告訴他,他的三大據點要比詹師富和陳曰能的根據地穩固十倍,經受了無數次考驗,安然無恙。他的僥倖心理告訴他,王陽明用了兩次突然襲擊,不可能再用第三次對付他。越是怕被圍剿,越是相信王陽明不會對他進行圍剿。 人面對事情時如果有僥倖心理,必定失敗。即使真有人能躲過,但大多數人一定躲不過,而謝志山毫無懸念地屬於大多數人裡的一員。 後來在平寧王之亂的過程中,王陽明也曾對弟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