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第 64 章 打算(第1/6 頁)
施粥雖然麻煩瑣碎,但並不是什麼危險差事。饑民餓得久了,頭暈腳軟,根本鬧不起什麼事。只要做好規劃,讓大家都能吃上飯,就沒人和主家作對。
鬧事只是極少數的情況,比如現在。
鬧事的是個人高馬大的青年,不過因為餓了許久,現在也只剩一副骨架子了。大約是看前面排隊的人太多,焦急之下想要往前插隊,前面的人自然不肯,推搡之間就鬧了起來。
楊縣令早有安排,衙差立刻上前將人分開,青年也被制住了。但饑民的情緒已經被挑動起來,排在後面的饑民明顯很不安,紛紛問衙差今天有多少粥,能不能輪到他們。
衙差支支吾吾說不出話來,眼看饑民們神色越發不對,楊縣令站出來大聲道:“今天新來了很多鄉親,本官知道你們的日子不好過,但其他人卻是要靠這點稀粥活命的。你們也看到了,今天的粥和以前一樣,沒有粥也沒有蛋,可能還不如你們自家的好。不缺這一口吃食的鄉親們,這就先回去吧,讓出一碗粥,就是救了一條命啊!”
人群嘈雜一會兒,陸續有二三十人從隊伍中出來,紅著臉行了個禮後匆匆離開。
楊縣令繼續說:“本官承諾,今日之事絕不追究。”
又有幾個人聽了這話之後走了。
之後楊縣令又勸了幾句,但只有廖廖幾人站出來,至少還有幾十人在裡頭混水摸魚,怎麼說都不肯聽了。
楊縣令嘆了一聲:“艱難困苦出刁民啊。”
這年頭大家日子都不好過,在家吃的也好不到哪去,來都來了,即便沒有昨天的厚粥和蛋肉,蹭一點糧食也是好的,好歹能給家裡省一些。
楊縣令早有預料,只是不死心想要試試,結果果然不出所料。
他也不能將人強行趕走,因為無法判斷誰是混水摸魚,誰家是真的斷糧了,強行趕人更容易激起民怨。
只是如此一來,少不得就得鬧上一場,而不論饑民是否可憐,一旦鬧事都要按律處罰,那時他們才是真的活不下去。
果然饑民們見連縣令都勸不動那些人,恨得眼眶都紅了,一個個虎視眈眈,只等有人帶個頭,就要把這些害他們的人扔出去。
一個青年饑民伸出手,就要拉排在他前面的百姓……李承乾甩開楊縣令拉他的手,噔噔噔跑過去,脆生生喊:“胡三叔!”
李承乾還記得胡三,這是一個爽朗的青年,也很勤快能幹,本來家裡日子不說多好,但也過得下去。可惜妻子生了重病,胡三變賣家產給她治病,命是保住了,一家人也淪為了饑民。
昨天太醫義診,胡三帶著妻子來看診,孫思邈給她開了藥方,說吃上幾天就能大好。胡三還很高興,說等開春活多了,他就去城裡找短工幹,日子會慢慢再起來的。
李承乾仰著小腦袋問他:“胡三嬸有按時吃藥嗎?病有沒有變好?”
胡三一愣,伸出去的手也不動了:“吃藥了,病也好了一點。”
李承乾一本正經地叮囑:“那你等會兒早點回去,她還在家裡等你呢。”
胡三緩緩收回了手,是啊,他不能衝動,他不是孤家寡人,還有妻子兒女需要照顧。
李承乾如法炮製,又勸服了其他幾個領頭之人。竟是清楚記著每個人的名字和情況,叫楊縣令感佩不已。
領頭之人被暫時勸住,饑民們也稍微冷靜了些,但吃飯問題並沒有解決。有人求李承乾:“小皇孫,您能不能和官老爺們說一聲,給咱們多煮一點粥啊?”
李承乾搖搖頭:“不行噠,規矩不能破,否則要全亂。”
饑民們面露絕望,如果連小皇孫都沒有辦法,他們豈不是隻能等死?
李承乾想了想說:“你們前幾天幫了我大忙,我請你們吃好吃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