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又輸了一次(第1/3 頁)
在收到了楊宸平亂陳情的奏摺之前,永文帝就已經下詔給了天下各處就藩的諸王。
其中,給自己的兒子與先帝之子的詔書又有所不同,北寧衛的遼王楊復遠、撫西衛秦王楊威、平海衛吳王楊洛、定南衛的楚王楊宸的詔書中有明言:夕夜之前,務必進京守歲
廣武帝的第四子韓王楊建,第六子晉王楊吉、第七子湘王楊恆則是被要求在永文六年的二月之前入京,隨同永文帝:奉太后靈於先帝陽陵
至於蕭綱的去留,在這般重要的詔書裡不曾明言,楊宸的奏摺所請之事也如石沉大海般沒個準信。只能是入京之後,再行商議。
如今傳詔的驛卒已經到了陽明城內,除楊宸外無人可接旨又徑直往這寧關而來。
楊宸的六哥吳王楊洛,因為長河水運之快,比楊宸早些收到了詔書,已經帶著王妃啟程赴京兩日有餘。
撫西衛與北寧衛長安都比定南衛更近,且秦王與遼王按舊例趁北地大雪之前,早已巡邊,三年多不曾返京自然是想早些歸京,也已出發。
四衛封王,獨獨他這距長安最遠的楚王,還在巡視邊地。
在幾日之前的長樂宮甘露殿內:永文帝楊景收到了宦官之首陳和帶來的《楚王就藩行事奏》,這還是錦衣衛一處所得的訊息,各地藩王行事皆會有封地內錦衣衛的暗探記檔,每半年送往長安一次,若有急情則可例外。
此奏中有言:殿下就藩之始,並未奉詔總領軍事,致使四夷之軍禍亂城下,後借錦衣衛伺察敵情,取蕭綱之權,親率軍騎軍而出,中箭乃還......殿下收巡守和珅所贈紅湖臨川山莊私宅,攜女官便衣居數日,曾捕魚落水.....
殿下率三軍奔襲而出,親臨敵陣,手刃數賊,轉戰三山,得銀數十萬,糧草萬擔,巡守衙門、軍中、王府各三分其一,曾弘業寺內與無藏僧人密謀數刻...
留大軍而獨還明城,後探清緣由,乃是殿下女官染疾.....次日擅殺順南堡官員,和珅為殿下善後......
遊弘福寺,與一書生對弈,輸五十兩而還.....
此奏章洋洋灑灑萬餘字,大多記了楊宸見了何人,行了何事,不同於各地封王的奏摺總是在遞交數日之後才會抽閒御覽,永文帝是在收到這本奏摺之後便親自御覽結束。
楊景讀完,並未有太多神色的變化,身旁的陳和也不敢有所多問。
楊景穿著冬衣的龍袍起身,取了一筆,上書四字:“真假各半”
作為天下的九五之尊,絕不可能只有錦衣衛這一處,那處在宮城東門之側的一處院子裡,就是早些年楊景設在齊王府的暗情室遷移而來。
由陳和這些宦官主事,雖是四進小院,可僅僅長安城內便有數千便衣效命,兩京四衛十三道更是遍佈其爪牙。
楊景未有多言,只是輕撫了已經有些露白的鬍鬚,轉身對陳和說了一言:
“宸兒身邊的錦衣衛,處理乾淨些”
陳和手持著拂塵,彎身應道:“謹遵聖諭”
陳和跟了楊景多年,原先是廣武帝派到楊景身邊監視的太監,可楊景明知來意卻待其親善,直接讓他做了貼身宦官,從齊王府到宮內,數次讓楊景從危難中全身而退。
最近的一次就是永文二年北伐被圍,親赴北奴大營送金銀珠寶求和,甘願赴北為質一事。
入主大內之後,這陳和便做了司禮監秉筆太監,做了天下宦官之首,世人皆信楊景對陳和之信,更在如今的首輔王太嶽之上。
後者,可是這遍及天下的永文新政的主導者,耕田為畝法,入戶添丁法等一系列治政之事讓大寧五年就府庫充盈,清算江南道茶稅,更是罪及三代,殺得前二十餘年的江南道官員人頭滾滾。
陳和作為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