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永文帝的獨白(1)(第1/3 頁)
與長安城裡明面上瞧著因大雪和年味漸濃的祥和,暗處裡實則氛圍奇詭,殺機四伏不同。自渝州北上數日翻進橫嶺的楊宸一行還在慶幸沒有因為大雪封山,而寸步難行。
橫嶺山川八百里,落到如今這時節已經是一片白雪皚皚之景,若登臨高處之後見著一片白色的汪洋林海。
直道上的商客行旅漸少,連赴京參春闈的計程車子也慢慢少見了起來,一片寂寥下又是連著數日很少搭理楊宸的月依。
實在覺著有些無趣的楊宸緩緩開口:“還好,這雪沒讓咱們太費些心力,你叔父那邊若是南渠沒有結冰凍著,這兩日或許就該到長安了”
“殿下是在慶幸我部朝賀使團沒誤了殿下入京的大事?若是帶著那麼些人,抬著大箱子,趕著長鼻獸,怕是多給一月也走不到長安吧?”
月依所言自然是有那麼幾分道理,楊宸這一路北上,少有停留,又是皆是騎軍,只用了不過十日,便走到了橫嶺山裡,照此下去不出五日就該到長安了。
可是話不投機半句多,沒收到什麼好臉色的楊宸自然也未有多言。
“去疾,你帶兩騎去前面探探最近的軍驛有多遠,探清之後,要那驛丞備些好的酒菜,今日好好暢飲一番”
楊宸穿著的是那副大寧朝親王獨有的紋蟒鎧甲,長雷劍挎於左側,右手握著馬鞭對去疾說道。
去疾長於南地,對這北地的氣候不大習慣,只是一夜未睡好,便染了風寒,如今瞧著病懨懨的全然沒了往日那番年少的朝氣。
“諾,不過殿下,今日為何要暢飲一番呢?明日不趕路了麼?”
“讓你去就去,問這麼多幹嘛”
今日是何日,今日是大寧永文五年夕月十四,楊宸十八歲的生辰,不過在這荒郊野嶺裡,除了楊宸自己,沒人知道。
長安的長樂宮裡,皇后宇文雲和太子殿下正一同為此事說著楊宸,說他不懂事,都做了王爺還去做那親自衝殺戰陣的事,說他明明知道自己十八生辰可以回京過,卻還是選了去巡邊誤了入京的日子。
永文帝則是頭一遭將勤政殿裡內閣今日送來的奏摺撇在了自己的甘露殿內,帶著陳和與隨駕之人去了長樂宮西面新建的“憶歡閣”裡。
前朝司馬家的太宗皇帝有那凌煙閣掛了二十四功臣像,其中一人還是他們楊家的立宗之主大奉的第一任寧國公楊豹。
太祖皇帝慕太宗之盛世,也在凌煙閣之側新建一閣,取名天淵閣,武將裡掛了立國八大國公之像,文臣裡只掛了兩人。不過眾人不知,底樓裡有一張畫像是太祖皇帝親自遣人去定南衛的涼山軍馬場為一邋遢老頭繪了一副。
還說了句:“有他看著大門,朕這高閣,可保三世無憂”所繪不是別人,正是唐橫這寧騎變革的主導者。
按著太祖遺訓:武淵閣,非朕子孫不得入,非新皇登基不可入
從永文帝登基,也快六年不再有人進去瞧過是何樣子了。
而永文帝勤政也尚簡素,登基六年只在這兩閣之後,建了這“憶歡閣”,惹得朝臣隱隱有那“等陛下千秋之後,或也會掛像豎於此閣”
可是自永文四年建成,未曾來過一次,也未有說要給朝中大臣繪像之說。
今日的永文帝楊景,穿著全新的赤色龍袍,手中拿了一副自己瞧了多年的畫像,後面的宮人手中還各自拿了十七盒檀木香盒。
陳和跟在永文帝身側,輕步疾行,旁人不清楚底細,可他卻曉得這十七盒裡有整整十三盒是從齊王府裡帶出。
皇帝手中所拿的,或許是今年所繪的圖,楊景少年時雖也參政事,但比起楊泰那般受寵要少上許多,在這長安城裡與文人騷客煮茶論事,刻石繪圖無所不精,只是那時的人們不會曉得楊家大郎就是齊王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