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農業和工業(第1/2 頁)
燕震耐心的把玉米、土豆和紅薯的優點講給孫元化聽。 “孫大人,大明目前糧食產量如何?” 孫元化想了想道:“水稻田的話,如果是良田應該在畝產500斤,薄田也就是300斤,近些年西北地區連年乾旱畝產應該不足200斤。” “所以我上次託付皮耶羅先生出海尋找抗旱的作物,就是現在擺在您眼前的這幾樣東西。這些東西里,紅薯和土豆產量高。紅薯一般畝產6000斤左右,有的高產品種能達到萬斤但不好吃。夏季播種的多在5000斤左右,春季約7000斤。土豆多在1600斤。玉米1200斤。” 孫元化有些不敢相信:“你是說,這些作物都能達到畝產千斤以上?” “是的,孫大人,而且這些作物還有一個優點就是抗旱。目前我大明連年乾旱,這三樣作物可是能救萬民於水火的好東西呀!” “那既如此,我們何不向皇上推廣?”孫元化到底是理工男,腦子裡面就沒有人情世故這根弦。他也不想想,就憑他和燕震的身份,這些東西拿到北京,就算是好東西也會被朝堂上的諸公給噴成毒藥。 “呵呵,孫大人,咱們現在拿到北京,皇上能相信嗎?而且朝堂諸公會讓皇上相信嗎?”燕震反問道。 孫元化只是直,但是並不是傻,燕震這麼一點,他立刻就想通了其中的關鍵,於是說道:“倒也是,倒也是,你這小娃娃,懂得還不少!” “不懂不行啊,要想活得久,就得多學點…”燕震和孫元化打趣著說道。 燕震心想,我知道的還多著呢,以後你就等著驚掉下巴吧。 孫元化又說道:“那就先在登萊地區推廣吧,等明年有了收成再向朝廷反映。” 安排好了糧食生產的事,燕震就又把目光投向了修羅營的建設。畢竟這支軍隊是他將來在這個亂世立足的本錢,只有手握著一支強大的軍隊,才能有話語權。 接下來的日子裡,燕震招兵補充了前期作戰的兵員損失,又派人將第一批玻璃和水泥以及香皂的貨物送去了北京城,交給了王承恩處理。不久就得到了王承恩送來的訊息,貨物除了水泥之外全部脫銷,要燕震趕緊補貨。 其實燕震只是將每種貨物翻了一倍交到王承恩手中,而王承恩直接又翻了十倍,結果仍然是脫銷。沒辦法,這些東西只有王承恩手裡有,別人誰也沒有。於是這段時間王公公心情大好,崇禎皇帝龍顏大悅,跟著的就是後宮的皇后和貴妃娘娘們也都跟著喜笑顏開。 大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平民,最知道人間疾苦,同時對於子女的教育也極其嚴格。同時,以他大家長的性格,也為子孫後代定下了很多規矩。就以皇后為例,大明的皇后大多出身平民。 縱觀歷朝歷代的皇后,作為一國之母,大多會在名門貴族或功臣勳戚的家庭中選擇,以保證血統的高貴。但明朝卻非常獨特,規定只能選擇民間女子。並嚴格要求了明朝皇后的選人標準,開國皇帝朱元璋編訂的《女訓》中明文規定:“凡天子、親王之後、妃、宮嬪,必慎選庶民善良之家,務擇其父母行止端莊、家法齊整女子,年十四、十五,容貌端潔、言動溫恭,鹹中禮數者而聘焉”。所以,有明一代,除了明成祖的徐皇后是真正的世家大族之外(中山王徐達之女),其他歷朝的皇后均來自平民百姓之家或基層小官吏家庭。 正是有了這一系列的制度保證,使得民間老百姓家的優秀女子,有機會進入到皇室階層。這樣做有力的提高了皇室在民間的影響力,讓普通百姓感覺如此高貴的皇后和自己一樣都是平民百姓,大大提高了皇室的親民性,讓群眾對於皇帝和朝廷有更有認同感。同時,皇后嬪妃大量來自民間,也將民間百姓的淳樸勤儉之風,帶進皇室。比如明熹宗的皇后張嫣,從小吃苦耐勞,灑掃庭院,洗衣做飯,樣樣都會。閒暇時,獨處一室,習做女紅。十三四歲,母親去世後,更是承擔起照顧父親和弟弟妹妹的責任。正是因為歷代民間出身的皇后,大多有如此的品格,才能為皇室和後宮嬪妃起到表率作用,有利於皇室政權的鞏固。 最為重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