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永樂大事件(下)(第1/3 頁)
“大家也看到了,黃金他們不稀罕,他們需要的是食物,你們遇上土著便嘗試著用食物吸引他們,讓他們看圖紙,咱們依舊30人一組,分左中右3個方向探查百里。”
“若是有唾手可得的獵物,順帶些回來就是,但水必須是燒開的才能喝,水果不要草率品嚐,尋小動物先試!”
“知道了,東家~”
類似的提點陸長生這一路上不知說了多少遍,但陸長生就是管不住嘴。
近三年的航程,數次歷經狂風巨浪,也只有一條船出了事故,儘管沒沉沒,但主機受損嚴重,陸長生不得不下令棄船。
200多號人儘管準備的極其充分,仍病故2人,病重6人,還有10幾人因水土不服等多種因素導致面黃肌瘦,好在陸長生這條船沒有重症病患。
歷經千山萬水到了這裡,陸長生不想再有減員,是以每次派隊出去搜尋都要再三叮囑。
永樂三年11月,朱棣下令文教小琉球,並改名為‘臺灣島’,設立臺灣府,同時組建大明海軍總司,下達5000萬兩武備訂單份額,從4家武備集團中擇優採購,10年內分批交割。
四家如打了雞血般瘋狂招募優秀工匠,甚至不惜遠赴能登,只為能從陸長生手底下求得一批匠人。
朱棣沒事就研究地球儀,原本心裡想的遷都北平的計劃徹底泯滅。
大明海疆的重要性除了陸長生本人,只怕整個大明誰也沒他朱棣更重視。
草原人如今教化的很成功,再過些年,哪裡還有草原蠻子,妥妥都是大明人,那遷都北平守哪門子的國門?
“隨著水泥路,汽車,火車的普及,腹地各行省之間溝通不再費時費力,應天府這個位置怎麼看都不是京城的最佳之地。”
朱棣與一眾幕僚圍繞著巨幅大明版圖,這上面還標註了高麗,倭國,呂宋,交趾,甚至往西的烏斯藏都在其上。
一位中年瘦削幕僚道,
“陛下說的是,太上皇在位時也一直思索遷都之事。”
“小人以為此後大明的外患當首重海外,畢竟這世上奇人異事數不勝數,誰也不敢保證那些西方蠻夷哪一日會不會搗騰出更厲害的武備來。”
另一年輕幕僚道,
“陛下睿智,早已洞悉此事,這才有了設定海軍總司的旨意。”
“諸位且看這臺灣島,恰如門神一般,兼顧沿海左右,將我大明腹地守衛在後,陛下在此投入大量海防力量,平時可監督沿海海貿;若有外地來犯,亦可第一時間響應。”
眾人齊齊點頭。
朱棣卻微微搖頭,在地圖上邊指點邊說,
“朕若將交趾左側的寮國司、八百大緬司、瓦固、阿勃,阿薩姆(今越南,寮國,泰國,緬甸),一併拿下…”
眾人齊齊倒吸一口涼氣,誰知皇帝的手指並未停止,繼續朝地圖左上下落。
“還有這烏斯藏(今西藏),東察合臺(今新疆),以及這赤斤蒙古、哈密(今甘肅)盡數納入我大明版圖,與如今已收歸我大明的草原新城(今內蒙古)、東北行省(今遼吉黑),共同拱衛我大明腹地…”
一位幕僚雙眼露出激動的神采,躬身一禮,
“陛下,如此小人好像明白了陛下的良苦用心!”
朱棣輕笑,
“哦?說說看~”
“是,陛下,小人以為陛下的真正用意是將我大明腹地陸路可及的地盤盡數囊括,即便那是不毛之地,也要牢牢佔據。屆時我大明版圖除臨海一面,再不必憂心外族人如史上草原人般春風吹又生。以大軍難以行軍的天然險阻將外敵從陸路上斷絕。”
“而我大明本土一路過去支援這些不毛之地,有鐵路與水泥路之利,必暢通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