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諸君可安好啊?【一更,求收藏追讀】(第1/2 頁)
陳野商鞅二人啞然失笑,秦孝公這話說的著實是可憐。
二人看著秦孝公,頗有些調侃和無奈的說道:“君上,此時稱王實在是不智啊,畢竟秦剛剛打敗了韓趙魏三國的聯軍,此時天下的目光都看向了秦國。”
“此次我們的戰爭是仁義的護國之戰,此時舉行盟會與三國談,也正是附和天下道義的。”
“天下諸多賢才只怕此時正看著我秦國呢。”
“若此時稱王,只怕.....”
說到這裡,即便是秦孝公也是沉默了,他的神色有些許的嚴肅,最後無奈的嘆了口氣。
“你們說的對。”
三人都沒有將話語說到最後,也沒有將話說破,但三人心中都清楚他們所指的賢才到底是什麼。
“儒家”
這個時期的儒家和未來的儒家是不一樣的。
戰國時期的儒生分為三類,一類是孔子傳下來的儒,之後被孟子一脈相繼,稱之為【孟儒】、一脈在魯國,堅定的認為自己才是正統的【魯儒】、一脈是當初跟著孔子周遊列國,之後去往了楚國蠻夷之地的儒生,稱之為【楚儒】。
當然了,後續的發展中還出現了以荀子為首的【荀儒】。
這幾脈儒生分別有不同的思想,但最後終究都是歸結於【仁】。
其中魯儒都是一群酸書生,這群人認死理,認為孔子所提出的【克己復禮】【復周禮】等學說是完全正確的,將自己的腦袋一頭扎進了故紙堆中。
後來的秦始皇嬴政所收服的也正是這一批魯儒,所以才導致了很多的不良後果。
秦孝公聲音有些幽幽的說道:“所以說,當初儒家為什麼要有隱隱約約的規定,【儒不入侵】?”
“真的是自找麻煩。”
這個暗中的潛規則出現其實並沒有多久,畢竟商鞅變法如今也方才開始幾年的光陰,這種狀態下還不足以讓秦國成為儒家的禁地。
商鞅嗤笑一聲:“不過是一群假仁假義的人罷了。”
“但聽聞當今儒家的領袖孟軻似乎要入秦,如今已然是在路上了。”
“只是不知道周遊秦國之後,看到如今的秦律作何感想,是否有可能留下?”
陳野微微搖頭:“可能性不大。”
他看著其實內心有些雀躍,想要儒家留下的秦孝公說道:“君上,孟軻此人講究的是【君舟民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而如今的秦國之所以強大到能夠打敗三國聯盟,用的卻是【悍民之策】,與孟軻的主張是完全背離的。”
“更何況,孟軻以及儒家麼.....”
陳野呵呵一笑。
儒家為什麼在戰國時期沒有得到任何一個國家的重用?
哦,除了孔子出身的魯國。
但當孔子去世之後,即便是魯國也沒有繼續任用儒家的人。
因為他們的思想不適合這個時代,不適合這個戰亂的時代,他們的主張適合一個和平的盛世,而非動盪的春秋戰國時期。
陳野話語裡面的未盡之意秦孝公瞬間便聽出來了,無奈的扶額嘆氣:“寡人知道了,寡人知道了。”
“那便讓孟軻隨便看吧,看完也就走了。”
“希望天下賢才能夠多看看秦國吧,如今秦國的勢力強悍,中原國度能夠提供的,難道我秦國提供不了麼?”
陳野、商鞅對視一眼,而後聳了聳肩膀。
身為君主也好,身為這個國家的一份子也好,對於其他人看不上秦國這件事情他們心裡還是有火氣的。
畢竟,自己的東西,只能自己嫌棄。
別人若是嫌棄了,就會覺著心中憤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