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太極凌煙(第1/4 頁)
不但廟堂之上推崇重文輕武的政策,打壓習武之人使其難有出頭之日,就連山野之間也盛行縱情山水以為俠風,致使很多尚武之才寧願瀟灑於鄉野,也不願考武舉走仕途,更別說參軍入伍保家衛國了。
紫陽真人作為國師,憂心國家武備不足武道廢弛,為提攜武林後輩,便嘗試在國家選才的正途之外另闢一條輔道,為國儲備優秀的在野武學人才。
藉著朝廷尊李姓的東風,效法當今聖人提倡的“武廟十哲”之舉,又遵循太宗皇帝於凌煙閣給二十四功臣繪像的先例,獨出心裁有此創新之舉,於天寶五載釋出了“太極凌煙榜”第一榜。
想當年,太宗皇帝是為了表彰開國的二十四功臣,繪其像立於凌煙閣,這是文士武人的莫大榮耀。
“太極凌煙榜”便是效法此舉。
凌煙閣本是太極宮的一個閣樓——長安皇城有三大宮殿,分別是太極宮、大明宮和興慶宮——此榜先取“太極”二字做字首,既合太極宮之名,彰顯皇家氣派,又暗含尊崇道教的太極之意。
字尾再取“凌煙”二字則是效法太宗皇帝為國取仕、為江湖門派光大門楣,故而此榜極有深意。
太極凌煙榜是按二十四功臣之數取一半,即十二名,這也暗合當今聖人推崇的武廟十哲之數,既不逾制又點選了武林中年輕俊才的精華,還免了御史言官批其僭越的詬病。
所幸自天寶年太極凌煙榜釋出以來,武舉基本就能以制舉的方式每兩年舉行了,不好說是得益於凌煙榜的功勞,但廟堂之上和江湖之中都開始重視了,這是事實。
之後的六年裡太微宮接連發布了三榜,每一榜都頗受矚目,甚至連海外的渤海、南詔、回紇、大食等國都極為關注。
今年是第四榜的釋出之年,因為榜文是年底釋出,而武舉則是次年的三月舉行,故而上榜之人只要想考,那是大機率能夠考中武舉而入仕的,即便上榜之人不願參加武舉,也會因榜上有名而享譽江湖,此為受人矚目的原因之一。
另一個受人矚目的就是太極凌煙榜產生的額外功效,這已被武林中人認可和看中,同時也是海外之國最關注的,那就是透過上榜之人,就能夠大致評判其所屬門派未來的發展潛力。
因榜單隻評年輕英才,也就是說十數年後這些上榜英才必定是該門派的中堅力量、定海神針。
於是太極凌煙榜就成了江湖中人暗中考較其他門派的實力,以及在培養新興力量和未來發展空間的龍虎榜。
不少年輕俠客隨著兩年一次的發榜而趨之若鶩,甚至為了求得紫陽真人一見而各出奇招,這是由於登上榜單是快速揚名立萬的最佳途徑,無論榜單中人是主動還是被動上了榜。
這是有例可循的,全天下都知道在已釋出的第三榜,也就是上一榜中,突然就出現了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高手——上清派道士李泌——榮登榜首。
榜單一公佈馬上就有不信邪的年輕俠士前去挑戰,結果全都灰頭土臉而歸,一問之下個個都說摸不著他的邊兒,還是人家手下留情未施重手才得以全須全尾的回來。
後來有人細細一打聽才知道,原來這位李泌是個神童,還文武雙修,早就憑才高八斗的文采名聞廟堂。還在他六歲時就連聖人都與其傾心接納,當時的宰相張九齡更是稱呼他為小友。
他自小便得上清派的高人傳功,身輕如燕,才十歲時便能在紗制屏風上舞蹈。且身法快如閃電,無人能抓得著、追得上,所以挑戰他的人個個都摸不著邊而敗北。
這一結果傳到江湖上,讓有心挑戰的人個個氣餒,都說第三榜是最憋屈的一榜——因為常言道,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而這一榜,武只有第二——不過李泌對武舉考試從來都不感興趣,據說第四榜中此人將會退出,因為超年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