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後記 南北文蘭(5)(第1/2 頁)
但王室旅隊行至半路由於行蹤暴露被殖民軍與土著游擊隊圍困在一座叫霍霍坎鎮的小型城鎮之中。
亞龍女王瑞特卡利向周邊領主下達支援命令,但大部分領主都選擇按兵不動,僅有的兩支勤王軍也被擊退。
就這樣在僵持了半個月後,霍霍坎鎮的糧食耗盡,瑞特卡利宣佈放棄王銜向挪威龍王投降稱臣,這場持續了二十多年的戰爭以殖民軍的完勝告終。
公元1035年為了進一步拉攏土著人羅洛在原天龍國中美洲飛地——原阿茲特克帝國的土地上扶植建立了德斯科科公國,羅洛也因此獲得了“德斯科科保護者”的稱號。
殖民軍在征服北方後意圖南下,他們不求征服南方,但求透過幾場戰爭讓南方接受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最好在扶植一些龍為挪威王國做南美洲的守土官長。
殖民軍的艦隊很快控制了中部加勒比群島並向南方發起進攻,至高王庭迅速調集各國軍隊前去海龍國海岸線進行支援,但在殖民軍火器與艦隊的攻勢下還是丟失了海岸線的主動權。
至高王軍回到海翼京附近準備重建防線,但是殖民軍卻不再進攻,而是派使節與聯合王國談判建立南北貿易口岸,與北方進行商貿合作。
經過短暫的考慮聯合王國同意了這個停戰協議,殖民軍也遵照協議撤離了聯合王國,只在中部城邦與海龍國邊境留下了幾座堡壘。
就這樣殖民軍不再需要從挪威本土進行補給,轉而依靠從北方掠奪過來的財富從南方廉價購入補給。有了充足物資的殖民軍迅速在北美洲開始了“大建設”時期,大量的北海與歐陸牲畜歐陸與作物還有生產技術被傳入這片土地;運河,堤壩等水利工程以及道路,港口等交通設施在殖民軍的全力投入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這片土地上。三十多座當時的“現代化”大型城市也成為這片大陸新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
與此同時那些從北方來的流亡龍族顯然不願意南方就這麼與殖民軍停戰,他們發起政變意圖推翻至高王庭,失敗後他們便割據海龍國西北方。最終在至高王庭的討伐下逃到中部的那些城邦之中。與法蘭克後裔建立的那些城邦經過沖突與融合後形成了以亞卡斯米託,德古斯加巴還有古巴雅三座城邦為主的格局,公元1040年三座城邦宣佈結為邦聯同盟。
殖民軍與聯合王國都有意在南北之間建立一片緩衝區,中部城邦也受益於南北的貿易逐漸富裕,北中南三方逐漸趨於穩定。
而就在南北美洲簽訂貿易條約時挪威本土的內戰也結束了,哈莫與貝爾勒都沒有取得最終的勝利。武力才是硬道理,東境郡的哈拉爾宗室伊爾諾.哈拉爾最終率領原本準備進攻基輔羅斯的東境大軍一路殺到奧斯陸,在那場王位爭奪戰中脫穎而出,榮登寶座號稱哈拉爾四世。
伊爾諾的稱王刺激了北美洲的羅洛——都是哈拉爾家族宗室,他當得王,我難道當不得?論武力,殖民軍絕不遜於東境軍。論血統自己的血統比他還要純粹。
公元1038年殖民軍大元帥羅洛也不敵天命離開人世,享年58歲。為了試探伊爾諾的態度羅洛的兒子哈倫在部下的擁戴下自封為殖民軍總司令,隨後派信使前往挪威請求伊爾諾認可自己這個職務。
信使最終送來了有著伊爾諾簽字與王室鉛印的任命書,至此北美洲實際上獨立。
公元1040年,哈倫宣佈“還政”三族龍王,重新擁立舊王子嗣為各族新龍王,同年,哈倫在御海城稱王,建立文蘭第一王國。
為了統治這片廣袤的大陸哈倫將王國分為四部分——北方五大湖區,中央農業區,南方貿易區與西部山區。
北方五大湖區由哈倫的次子羅傑.哈拉爾管理,首府設在卡倫多克——一座由殖民軍建立的新城市。這裡是北美洲中部向北海與挪威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