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對鞠這項運動(第1/2 頁)
盛苑散會後,就跟個小尾巴似的追著姐姐回了院子。
只是,姐姐設計的女式學子服她沒見著,反而被一封花邊兒灑金請柬吸引了目光。
“對、鞠、戰、帖?”小傢伙兒的胖手指一個字兒一個字兒劃過請柬,不禁仰著腦袋,好奇的問姐姐,“這是什麼意思?”
盛蒽探著脖子看過去:“哦,我們書院的同學打算組織場對鞠比賽,這是邀請我們隊參加呢。”
對鞠?她怎麼沒聽過?
盛苑眨巴著眼睛,搖著她姐胳膊,非要人家給講講。
盛蒽對妹妹倒是有耐心,見她好奇,就拿出紙筆來,一邊畫一邊講。
很快,盛苑就明白對鞠是怎麼一項活動了。
按她的理解,這是一項糅雜多項活動的綜合性大型體育競賽。
首先,這項運動對場地面積的要求比較高,不說能跑馬,至少也要能符合三十餘人滿場跑的要求。
其次,這項活動分為場內場外一動一靜兩個部分。
場地左右兩處外沿區域,為參賽雙方的文比之所,各設定了三個附有機關的箱子,開啟箱子的關鍵是將其中的機關鎖開啟。
這個部分稱為“解鎖”。
而這三個箱子對解鎖的要求各有不同,具體來說分別參照了孔明鎖、華容道、九連環的設計。
解鎖之處往內進丈,又有三十六個木架籃筐間隔著圍成了圓形。
這些木架按照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成四個區域,每個區域各有九個籃筐。
而這些籃筐的形狀亦有區別,分別是圓形、橢圓形、倒錐形。
至於每個形狀的籃筐,則又分為了褐色、深綠色、淺紫色。
以這些木架籃筐為,繼續往裡走,不足丈遠,便是正式比賽的地方。
在這裡,場地按照長方形劃分,又分為兩個場地。
左邊場地佔地三分之一,右邊場地佔地三分之二。
佔地面積小的場地,用漁網等分為兩部分。
甲乙雙方各六名隊員,任務就是將球擊打向對方。
哪方沒接住球兒,便是輸掉一局。
這樣的比賽在對鞠這項運動裡叫做“頂鞠”。
“頂鞠要求不多,可用頭、肩、胳膊、肘、手、背、腿、膝、腳這些部位接觸鞠球,但是唯獨不可以讓球在手掌裡停留。”
盛蒽怕妹妹聽不懂,還特意站起來給她示意一番,可見這是她最喜歡的運動咯。
“若是一方犯規,或者沒有接到球兒,那麼就失掉一分。這時,頂鞠這邊兒就要暫停比賽,準備開始擊鞠。”
她說的擊鞠,是在旁邊大場地上進行的比賽。
在大場地上,依舊劃分出中間線,將場地分為二。
場地兩邊盡頭皆有一個網框,甲乙兩隊隊員任務就是將鞠球擊打進對方的網框裡。
沒錯,就是擊打!
在這擊鞠的比賽裡,甲乙兩方隊員都不能用肢體接觸鞠球,唯一能接觸鞠球,推動其前進的,是隊員手裡的棍子。
“這棍子也有不同,和船槳近似,上圓下扁,扁頭那兒略微有些彎曲;兩隊各六名隊員的任務就是用鞠棍將鞠球打進對方的球門。”
盛蒽將鞠棍畫給妹妹看,還興致勃勃的說著:“頂鞠比賽時得分的一方,在擊鞠的時候就是進攻的一方;失分的那方則為守方。
若是進攻方沒有進球,那麼守方可以隨機反攻;反攻沒有進球,那麼進攻方再次進攻。
如此迴圈,直至一方進球為止。”
盛苑聽得有些艱難,努力的跟上姐姐的介紹,一邊兒看著稿紙上的講解圖,一邊兒在腦海裡呈現比賽盛況。
“進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