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欲罷不能(第1/2 頁)
康熙的世界裡,沒有“愛情”兩個字,也是正常的。縱橫康熙已知的情史,或者更準確是說,是他的情感史。 該說他是一個最多情的皇帝,還是更應該說他是最無情的帝王呢?! 康熙擁有清朝歷代皇帝都不及的數量重多的後宮妃嬪,而且真正的做到了對大部分的妃嬪都雨露均霑。 更有妃嬪盛寵不斷的時候,而且從來都是至少兩三個妃嬪一起得到盛寵,看妃嬪們所生孩子的時間和數量就知道。 而且,康熙盛寵這些妃嬪的時間,也都不短,少則三四年,多則十多年的都有。看似無比長情。 但是,有心人只要仔細一看,便知這盛寵的兩三個人,也是循序漸進的,不斷的有新舊人的交替。 是的,你沒有看錯,這交替受盛寵之人,有新人,有舊人。新人受盛寵,比較常見,畢竟康熙選秀可是三年一選的。 只是,舊人上位,也全憑本事:個人的本事和家族的本事都有,只也無可厚非。人都是會變的,朝局也是。 而且,就算是有了受盛寵之人,康熙爺也沒有放棄對其他妃嬪的寵幸,只是她們多一些或少一些寵幸罷了。 說康熙博愛多情,長情念故的有;說康熙薄情寡義,腹黑算計的也不在少數。悠悠眾口,各自言說。 但有一點,康熙的雨露均霑,是後宮妃嬪和她們背後的家族們,所樂見其成的。 所以,歷史上的康熙爺,有著眾多的子女和孫子輩們。子女們,康熙勉強可以認全,而那多達九十五位的孫子輩們,應該有一半的人,康熙都不認識,沒見過。 很多的歷史資料都在說康熙很看重親情,就連最後一次廢太子的導火線:都是因為皇十八子胤祄突染惡症,而太子仍然喝酒作樂,對幼弟重病無動於衷,毫無關憐之意。康熙大怒,才引發了一系列的事情。 可一個人在不斷的強調、追求某個東西或者情感的原因,要不是他貪婪,就是他一直追求的,卻從來沒有擁有過。亦或是表面上他擁有了的,不是他心裡真正想要的。所以,才一直追求著,一直渴望著。 康熙未滿七歲,失去父親。並在孝莊太皇太后宣佈順治皇帝病逝後第三天就即了皇帝位。 兩年後,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也先逝了。 這樣的原生家庭,意味著就算有祖母孝莊太皇太后的教導,嫡母孝惠章皇后無微不至的疼愛,眾星捧月的伺候。 康熙爺對家人親情的缺失感,都是沒有能夠得到彌補的。就算長大了,妻妾成群,兒女簇擁,可帝王家的親情,總是不如一般人家的親密。 康熙,先是帝王,後是夫君、是父親。 他的妻妾們這樣認為,子女們這樣認為。最重要的事,連康熙自己也這樣認為。 根深蒂固的認知,所有人都一至的認定,一切就變得理所應當。就像一池不受任何干擾的如鏡死水。 康熙四年,紫禁城裡舉行了康熙登基以後的第一次選秀。破格被孝莊太皇太后看中,留在紫禁城裡的馬佳氏,後來的榮妃,就是在這一次選秀中脫穎而出的。 也就是在那一年,年僅十一歲的康熙娶了只比自己大三個月的索尼之孫女,赫舍里氏為皇后。 十一歲,虛歲十二歲。無論怎麼往大了說,他們也都是一群什麼都來不及懂的孩子。就算他們的思想被大人拔苗助長了,可她們身體的發育,是騙不了人的。 大多數這個年紀的孩子們,身體都還沒來得及發育。咱們康熙爺因為個子比較高,良好的飲食讓他的身體也比同齡人要成熟的早了一些。但,也僅此而已! 康熙和赫舍里氏成親的時候,屬於“大多數”孩子的赫舍里氏,連葵水都還沒有來。其他的預備“妃嬪”們也差不多。 那個年代,十一二歲結婚的也不是沒有。但相比較而言,孝莊太皇太后身為一個見多識廣的女子,還是有一定的見解的。 為了康熙,為了皇嗣,為了嫡皇子,也為了赫舍里氏。雖然新婚,卻沒有讓他們兩人圓房。也沒有讓康熙去臨幸其他女子。而是,重在讓他們培養感情。 作為太皇太后,維護朝局的和平,孝莊太皇太后義不容辭。作為祖母,她也不想委屈了自己的孫子。 小皇后、小妃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