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介入與因果(第1/3 頁)
因果是什麼?何為介入因果?
紅姐最近一直在糾結一個問題:“不介入別人的因果”到底是什麼意思?聽起來像是一句道德準則,卻又感覺跟熱心助人相背離。
莫非受《農夫和蛇》故事啟發?
做個好人、熱心人或者善人,很難嗎?從哲學的角度,善惡分怎麼看?也就是標準是什麼?
聰明人,只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不放棄、不輕率、反覆權衡,不怕浪費心力,而在那些小事情上,並不太計較,本能地進行成本和收益的比較。(摘自:寧向東認知能量,減少心力的流失)
同樣一件事,你怎麼看?受眾群體不同,結果也不同。
比如,有個小夥子在村裡是個無賴,好吃懶做,有聖母心的人,就想給他說個媳婦兒,讓他過正常人的日子。有人就說了,別管他,哪個姑娘嫁給他,都陷入泥潭。除非這無賴自己良心發現,洗心革面。
聖母心只想到讓無賴過正常生活,卻忘記了良家姑娘如果沒有真本事,嫁給無賴,不僅受罪,還會埋怨聖母心的媒婆,讓自己進了火坑。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聖母心別是介入了無賴和無賴媳婦兒的因果。
有位智者理解,“因果”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個相當有趣的詞彙。打個比方,你在超市買了包薯片,這叫做因;你在回家路上發現你家養的狗偷吃了那包薯片,然後你爸打了狗一頓,這叫做果。而介入呢,就像是你不小心把醬油撒了,本來只是一個小小的煩惱,你偏偏想到了解決辦法——拿拖把拖乾淨,結果不小心又把拖把弄髒了,又去洗拖把,結果就是弄得手忙腳亂。
聽起來是個生活的小笑話。紅姐突然覺得,為何生活中受人尊敬的長者,話少。不僅話少,人家說出的話,一句頂一萬句。
還有一個真實的案例,紅姐的一位姐妹兒,兩口子總打架,於是高人指點讓她那個姐妹給孩子找個乾媽。而且這個乾媽的條件很苛刻,年齡屬相家庭住址都要符合要求,最主要還要善良,家境還要和諧。還別說,孩子找了乾媽以後,這家人風生水起,老公直接成了師級幹部,當然不乏人家自己努力。相反,那個乾媽卻開始逐漸進入瓶頸。
也許,從玄學角度來說,被人借了運。
從這個故事,紅姐得到一個小啟發,那就是切記切記,不要“聖母心”作怪。除非你自己的能量很強很強。如果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就不要還想著聖母心,去幫助別人了!
紅姐年輕時有個小姐妹,總是楚楚動人,裝可憐。如今人家比誰過得都好。世事有輪迴,今天人家弱,不代表明天弱。今天的強,不代表明天仍然強。凡事有因必有果。
不過,國外有一個善良的小故事。一個有錢人給了沒錢人救助,沒錢人的孩子當了醫生,又救了有錢人得病的老人。還有中國的《拾玉鐲》《鎖領囊》,都是宣傳行善積德。
所以,“不介入別人的因果”的意思就是,不要隨便跳進別人的事情裡,否則你可能連自己都搞不清楚狀況,只會給自己帶來一堆麻煩。比如,鄰居家的孩子打架,你不要因為覺得“應該勸和”而跑去當和事佬,結果可能是自己被誤傷,甚至捲入其中。畢竟每個人的問題都有自己的解決之道,不是我們隨便介入就能解決的。
再來聊聊,“是否與熱心助人相背離?”其實沒有!很多時候,適當地介入別人的事情並非意味著放棄了自己的獨立思考。而且幫助他人的過程中也能夠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畢竟每個人的問題不同,你能給出的答案不一定適用於他人。但如果看到了他人的困難而不願伸手,那就違背了人類社會的互助精神。
總而言之,“不介入別人的因果”並非是與熱心助人相背離的道德約束。它只是讓我們更加審慎地看待別人的問題,不隨便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