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上朝太麻煩了(第1/2 頁)
南京,紫禁城。
作為中世紀世界上最大的皇城建築群,它有著“世界第一宮殿”之稱。
武英殿內,結束早朝的朱棣正在小酣。
在明代,從朱元璋設立早朝制度後,早朝變成了每個皇帝每天必須做的事情。
雖然到後期早朝制度逐漸崩壞,甚至還出現了有皇帝幾十年不上早朝的情況,不過,這都是明朝中後期的事情了,在洪武,永樂時時期,早朝是必須每天上的。
明朝早朝有三種形式。
第一種是大朝。
大朝不是每日都開,只在特定時間才有,如,正旦,冬至,萬壽(皇帝生日)時才舉行。
性質是百官和外國使節給皇帝朝賀,以禮節性為主,規模極大,在奉天殿舉行,所以京官都得去。
第二種是朔望朝。
只在每月的初一,十五舉行,同樣在奉天殿,不議政事,以朝賀為主。
規模比大朝略低,五品以上官員才有資格。
第三種便是常朝。
這就是咱們常說的早朝,每天都會舉行,但不在奉天殿。
一般在奉天門。
早朝每日卯時開始(卯時:清晨5-7點),事情若多,要到辰時才能結束。
朱棣作為皇帝,需要在寅時四時左右起床(寅時:凌晨3-5點)洗漱完畢後至奉天門內正中御座,進行朝會。
皇帝可以卡著時間上朝,作為臣子,卻不能卡著時間。
大臣們一般凌晨三點就得起床,這個時候一般不吃飯,沐浴更衣後就得乘轎或騎馬至長安門,然後在入口領取門籍簽到。
簽完到,然後步行至午門“待漏”,也就是等皇帝睡醒。
當然,在午門待漏並不是站在原地吹冷風。午門是設有朝房的,官員們可以按照自己的品級到各房間等待宮門開啟,這段時間可以補補覺。
等午門樓上敲響第三聲鼓時,就得從朝房出來從午門樓下左右掖道按照品級大小依次進入。
這時候還沒有進入皇宮……
還得等宦官再次敲響午門樓上的鐘鼓,核對牙牌透過後才能進入宮城。
然後站在奉天門不遠的金水橋外,等著鳴鞭。
鳴鞭過後,依次過橋,抵達奉天門丹墀,在御道兩側相對站立等候。
其中文官站左班、武官站右班。
在此期間,一邊還有監察御史及儀禮司在旁進行監督。
凡是有咳嗽、吐痰、擁擠或者儀態不整的,都會被記錄下來,等候上報處理。
等皇帝朱棣一來,就可以開始一天的朝會了。
朱棣每天下完早朝,都會在武英殿休息,一旁的老太監,安靜的站在一邊等候,絲毫不會發出任何聲音。
畢竟,那個“篡”字,在朱棣心中是一輩子都想要擺脫的詞,故而勤政堪比洪武。
在位期間,早朝沒落下過,就算在外巡視,朝會也得由太子朱高熾主持。
如此辛苦,這些跟隨服侍朱棣的老太監自然都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故而十分在意。
過了會兒,門外一個小太監進來,他先是恭敬的對老太監作揖,老太監招了招手,那小太監這才躡手躡腳的走到老太監旁邊,抬頭在他耳畔悄悄說了什麼。
老太監揮揮手,小太監身兒低下,慢慢退了出去。
年輕太監退下後,老太監先是看了一眼在幔簾中休息的朱棣,然後輕飄飄的走了過去。
“皇上。”
老太監聲音很輕,但朱棣聽到了,他睜開了眼睛。
“皇上,鄭和來了,現在在殿外候著。”
鄭和原名馬和,史稱三保太監。
鄭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