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再戰期末(第1/2 頁)
有好久沒寫日記了,主要原因嘛,是因為進入了考試月,除了玩遊戲、看小說、看電影之外,剩下的時間都用來學習、複習、背題了。
當然,有些科目考的還行——考場監考不嚴,說白了隨便抄。
這種科目在一些學霸的幫助下,我們很輕鬆就答完了卷子。
但有些考試,實話,真的是煎熬。
還是從頭說起吧。
我不知道別的大學在期末這個階段是什麼樣子的,但是我們大學,不管是大一、大二還是大三,在這個學期的最後階段,都瀰漫著一種奇特的氣氛。
這種氛圍就像是一個即將爆發的火山,到處散逸著緊張和混亂的氣息,那種氣息來自於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學生,來自於他們忙碌的身體和緊張的靈魂,來自於他們臨時抱佛腳的慌亂。
在這個特別的時刻,你可以看到學生們在圖書館的角落裡、餐廳的椅子旁、甚至是校園裡的長椅上,都在拼命地翻閱著書本,試圖記住那些老師在最後一節課上劃過的重點,他們的臉上寫滿了焦慮,那是對未知的恐懼、對掛科的忌憚。
他們的手中緊握著那些厚厚的教科書,就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樣。他們用盡全力去理解那些複雜的陌生的概念,試圖將那些零碎的知識拼圖拼湊完整。然而他們的每一次拼湊,都是徒勞無功,畢竟那知識有老師教尚且不能保證學會,此時臨時抱佛腳的自學,怎麼可能搞得定!
他們也太小瞧這些高等課程的難點了,也太小瞧那些大學教授、講師的水平了,同時也太高估自己的智商了。
當然,這種時候你是能夠從他們的眼神中,看到一種獨特的堅定,那種堅定是對答案的渴望,是對考試的敬畏。他們的心跳與背題的節奏同步,每一次的呼吸都帶著緊張和期待。他們的手指在書頁上快速的翻動,彷彿在尋找什麼寶藏一樣。
而實際上,他們並沒有多大把握——他們此時正在看的題,不一定是未來會考的題;他們此時正在背的內容,也不一定是未來會考的東西。
而那些無數的他們中,就有我一個。
實話,尤其是對於一學期又沒有怎麼好好學習的我來說,那個高數下、英語二級、大物、石油地質,真的都是超級大山,讓我連心底生起翻越它們的想法都沒有。
我不是感慨自己再一次一學期啥都沒學,不是感慨自己墮落的如此徹底,只是覺得事到如今,結果最重要,手段都是其次。
只要及格,幹啥都行。
這就衍生了一個學生世界的規則,那就是“成績及格論”。
或者說是大學生學習世界的規則。
隨著改革開放、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大學生活變得越來越豐富多彩,在時間和經驗都有限的前提下,越來越多的元素湧入到大學校園,它們各自分走了大學生一部分時間和精力,這導致很多大學生疏於學習——包括我——而無法取得較好的學習成績。這種時候我們普遍認為,大學生的學習主要目的就是及格,只要不掛科就是對的。
首先,我們來探討一下“成績及格論”的適應性,毫無疑問,只要及格,就無須重修,學分和績點就能達到畢業的標準,這種情況下,誰不願意去體會新鮮的事物,誰還願意在教室裡苦學苦熬呢?
當然任何觀點都有兩面性,為了顯示我的理科思維,為了辯證的討論這個觀點——雖然我會堅持成績及格論,但我仍舊是一個充分思考的理科生——的合理性,我將施展左右互搏術來自己駁斥自己。
按照官方和社會性說法,大學生是國家和社會未來的棟樑,他們的學習成績直接影響著自身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因此,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當對自己的學業負責,努力學習各門課程,爭取在考試中取得及格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