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李治的暢快(第1/2 頁)
地契收到了,確實是這家酒樓沒錯;銅錢也收到了,不用數,也知道數量足夠,沒準兒還會多一點;錦盒開啟一看,一排大小不一的玉石鈴鐺,實在沒看出這玩意兒有什麼神奇的地方,但是看李荇興奮到搓手,就知道這應該挺值錢的。
既然目的都達到了,李賢也不多待,呼喚著護衛去找車子,把銅錢拉回王府去。
今天出來,本來是準備花錢的,誰知道才花出去一個銅錢,反而多得了一萬貫。這對李賢來說,頗為不爽。
臨上馬車前,在李荇耳邊吩咐一聲,李荇就提著匕首去了錢堆,隨手挑開串著銅錢的繩子,抓著銅錢就開始四處亂撒。
看熱鬧還能碰到這樣的好事兒?圍觀的眾人,搶地面上的銅錢搶的不亦樂乎,不知道誰帶頭喊了一聲“謝雍王殿下”,於是正忙著搶錢的眾人,還要扯著嗓子跟著喊。
李賢意味深長的看了一眼那個帶頭喊話的傢伙,也不點破,就鑽回了馬車。
玉石做的鈴鐺,會是什麼樣的聲音,他很想敲敲試試。
....
長安城歷經武德貞觀兩個朝代,已經發展成了大唐最大的城市。而不管什麼地方,只要匯聚的人多了,七嘴八舌之下,總要傳一點什麼東西。於是,鄭家家主因為行刺雍王,被雍王敲詐了一萬貫、一家酒樓和一套珍寶的故事,當天晚上就在長安落鎖的各個坊市裡面傳開了。
可以想象,等第二天坊門開啟以後,這個故事會以什麼樣的速度傳播開來。
坊間的傳聞還在醞釀之中,密衛的密報,卻在當天晚上就擺到了皇帝的手裡。
今天的晚膳是羊肉芹菜餡兒的餃子,李治還是第一次吃這種東西,覺得很是新鮮,一不小心吃多了,只好在皇宮裡遛彎兒消食。
藉著姜暠提著的燈籠,李治看完了密報,想要大笑,卻忍不住打了一個飽嗝兒:“嗝兒,哈哈,賢兒倒是精明,轉眼之間就把‘行刺’的罪名給鄭溫這老傢伙給安上了。古松玉鈴啊,這件珍寶朕也有耳聞,誰想到就到了賢兒的手裡,看樣子,當時鄭溫被唬得夠嗆。”
看完密報,李治一巴掌把姜暠手裡的燈籠抽到了地上,紙糊的燈籠,立刻燃燒起來,而他手裡的密報,則被丟到了火裡,沒一會兒也跟著燈籠化為了青煙。
密衛的存在,才是李治安心被困在皇宮的原因。貞觀朝的百騎司,因為存在的時間太長,已經為人所知,所以在他繼任皇帝以後,明面上解散了百騎司,背地裡卻組成了密衛。
密衛散佈於天下各地,雖說不可能讓他對天下大事瞭如指掌,但是對長安的事情如若親睹還是沒問題的。
五姓七望,一直以來都是橫亙在唐王朝的一根毒刺,當年太宗皇帝為了減輕五姓七望對朝堂的控制,大開科舉,招攬寒門英才,甚至在《氏族志》中將五姓七望挪到了皇家和長孫家以後。
可是,事與願違,五姓七望打的“正統”招牌實在是太響亮了,響亮到了凡是唐人,都以娶到五姓女為終極目標,當年李義府甚至因為沒能娶到,到自己的跟前哭了一鼻子。
科舉制度起到效果了,但也可以說是沒起到效果,因為五姓七望仍然在控制朝堂,只不過控制的方式從控制官員族人,變成了控制官員女婿罷了。
如何對付五姓七望,一直以來都是李治思考的事情。當初廢王立武,不過是他嘗試的第一步罷了。長孫無忌或許到死也不知道,自己的倒黴,其中三四成,要歸咎於太原王家。如果不是他和王皇后站到了一起,或許李治還不會這麼早地就對他產生了剷除的心思。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可是,大唐的土地上,總有那麼一群人嘴裡講著“衣冠正統”,看不起皇家,是個皇帝也受不了。
這麼多年來,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