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虎緣(第1/2 頁)
楊巨常道:“善道若行,仇怨自解,順其自然,何須強求?請大和尚助我翻譯經書。”
掃地僧走上桌前,將神足經梵文註釋一一翻譯,楊巨常提筆而書。
他武功與佛法具是精深,此翻譯來,便與玄苦幹巴巴的直譯不同,隻言片語間,就將神足經的關隘說明通徹,給人習練來時便更加簡單上手。
掃地僧將全經說完,忽然問道:“不知上真心中,何為善道?”
鱔道就是鱔餓到頭終有鮑。
若是前世,楊巨常必然會以此市井笑話戲言之。
然而今時今日,他在其位謀其職,有其心創其業,自然不會再用市井玩笑說話。
楊巨常道:“人間奉行於天道,損餘而補缺。為民者安居樂俗,餓者有食,凍者有衣。善有所賞,惡有所罰。子有所養,老有所依。為君者天,與民老死不相往來。是為人間之善道也。”
掃地僧問道:“依上真所見,善道如是之?又何使善道治世呢?”
楊巨常道:“上古之時,真人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何也?概因遵循天道之本,柔而不爭,順自然而從之。
今人循於下德之治久矣,以酒為漿,以妄為常,貪財色更甚乎己命,需索無度,不知持滿。行其嗜慾甚時,更以男盜女娼為榮,以尊嚴德行為恥,使得朱門肉臭,路有凍屍。
百歲之年,豐者五十而噎,窮者五十而殍。故曰: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人心叵測,今欲斬人惡而回歸天真,非使不教而教不可。”
掃地僧問道:“阿彌陀佛。世人長迷,處處貪著,三界皆苦,誰得而安?敢問上真,世人五蘊熾盛,為色相所迷,若不聞空相,不見自性,即便人人吃飽穿暖,然所求日盛,終究擺脫不去人生七苦,使三毒為惡,不得安寧。又如何使不教而教呢?”
楊巨常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反問道:“我問,觀自在菩薩若不先以甘霖佈施餓鬼,又如何度化餓鬼道呢?”
掃地僧合十道:“善哉善哉。”
楊巨常沒有再繼續辯論,而是將墨跡烘乾後,把神足經也捲了起來。
此時外面已經遠遠傳來腳步聲,掃地僧合十道:“若有機緣,再與上真論道。”
楊巨常點頭道:“必掃榻以待。”
掃地僧拿起抹布,繼續擦拭起了書架。
而楊巨常則尋了一面空牆,以指激發劍氣,在上面嗤嗤嗤刻畫了起來。
等玄慈玄苦趕到書房時,楊巨常已經不知去向,只剩下桌上擺放整齊的經書和文房四寶,以及牆上多出來的六幅神劍行功圖。
玄慈長嘆一聲,道:“玄苦師弟,速速將神劍圖抄錄下來存入藏經輪,把牆畫遮去。”
玄苦應是。
…………
天色及夜,留下神劍圖的楊巨常孤身離開少林,並沒有管那些個門客徒孫。
明日他們聽聞自己離開,必會自行護送喬公婆到擂鼓山,隨大隊返回大理。
少林寺玄慈,兼為方丈主持,其佛法未必精深,但確實是一個長袖善舞之人,否則也經營不好少林寺偌大的基業。
他以佛門方便之名,區別對待,心甘情願將達摩相傳易筋經免費相贈,便是存心在向段門示好。
段門如今不僅僅是大理皇室,更是出了一個無論武功、智計都幾近於妖的異姓侯爺,其人霸氣外露,如鯤鵬之於九天,若是得以操持國務,天下格局恐有大變。
他少林寺憑什麼自南北朝起,經歷改朝換代至今仍舊能佔據嵩山一地,手握良田萬頃,更是代代發展壯大,執天下武學之牛耳?
靠得就是二樣本事,第一是善識君,第二是廣結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