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在遙遠的地方(第1/2 頁)
七月底的桂林,天氣已經開始熱了起來。
即便地處邊陲之地,也依舊能夠感受到戰爭的氣息。
大街小巷裡,傳播得最多的,就是前線抗戰的相關新聞。
“震驚!齊魯省主席竟對八路軍做出這種事……”
“勁爆!第六師團師團長獨家專訪,它是這樣評論八路軍……”
“可怕!八路軍李雲龍部在晉省縱橫馳騁的秘密……”
胡公走在桂林的街道上,耳邊聽到的,全都是賣報小童與以往截然不同的口號。
胡公不由得微微搖了搖頭。
不用說,這種被戲稱為“震驚體”的新聞形式,就是出自某位傻兒子的授意。
在胡公這個時代的人看來,這是在把嚴肅的抗戰變得娛樂化,有侮辱革命烈士的嫌疑。
但在當前緊張的情勢下,八路軍急需更多的發言權和關注,因此最終還是同意了袁立的宣傳策略。
不得不說,這樣的宣傳策略,效果非常顯著。
它很好地抓住了人的獵奇心理,令原本並不關心戰爭形勢的升斗小民,都對現在八路軍在各地遭受的不公待遇如數家珍。
當然,其實最受歡迎的,還是報紙上連載的抗日戰神李雲龍故事。
這些故事詳細介紹了李雲龍部在晉省長治盆地縱橫馳騁的過程,事無鉅細一一道來,而且通篇都是大白話,就算是拉車的車伕,只要認得幾個字,都能看懂新聞上的內容。
國府暗中頒佈的《限制異黨活動辦法》也在這段時間內被一些街頭小報爆料了出來,讓本就對八路軍產生了很大同情的人民群眾對國府的舉動大為不滿。
已經有不少進步知識分子,在報紙上公開發表文章,譴責國府不顧抗戰大局,在抗戰形勢剛剛好轉的時候就開始大搞排除異己。
因為宣傳效果太好,老頭子被媒體罵得怒火萬丈,竟然下達了十分嚴厲的整肅令。
但凡有報紙敢於刊登八路軍的新聞,就會立刻有軍統登門查封報館、扣押記者並對其進行嚴刑逼供。
這樣的舉動,並沒有徹底扼殺新聞的傳播。
本來還只是拿錢辦事的街頭小報被逼急了,那是真的什麼都能幹得出來。
加上老百姓都關心這些新聞,讓小報嚐到了甜頭,有“大善人”暗中撥付的美刀支援,又有青史留名的機會,街頭小報的新聞報道反而變本加厲。
在胡公離開陪都的時候,陪都的氣氛已經緊張到了極點。
本來按照正常情況,出於自身安全考慮,胡公在離開陪都之後,應該立即返回大後方。
畢竟老頭子被逼急了,真的是什麼瘋狂的事情都幹得出來。
可胡公依舊不顧自身安危,選擇來到了桂林。
因為他需要去見兩位科學家,一位是地質所所長李先生,另外一個則是物理研究所所長丁先生。
“小林啊,你去幫我買兩份報紙,我看看這兩天報紙上有寫了什麼新聞。”
胡公的警衛員小林答應一聲,快步跑到一名報童身前:“小孩兒,給我來兩張報紙。”
“好嘞!客官您拿好,總共五分錢。”
小林付了錢,卻沒立刻離開,而是抓著報童問道:“誒,小孩兒先別走,我問你個事。”
“客官您請問。”
“你們這些報紙,是在哪進的?”
報童露出警惕的眼神。
雖說桂林不是陪都,桂系軍閥在跟老頭子的戰爭中大敗,但桂林這地方還是桂系的基本盤,軍統在這裡不敢太過張揚。
但顯然報童不是第一次被人打聽類似的事情了,所以報童很警惕地詢問道:“客官想問什麼?”
見小孩兒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