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多重底(一)(第1/2 頁)
多重底形態是一種很堅固的底部形態,主要由多個小級別的反彈波浪組成,是股價經過反彈、下跌,再反彈、再下跌的多次反覆形成的底部形態。這種形態特別適合做長線的投資者,只要堅定持有,最終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多重底主要包括雙底和三重底兩種樣式,但也可能存在更多重底的情況。雙底是股價下跌見底後,展開反彈行情,反彈見頂後二次探底,形成雙底形態後,展開新一輪波段上漲行情的底部形態。而三重底則是在市場空頭氣氛濃厚,主力機構用較多時間在低位震盪吸籌的情況下,經過兩輪波浪式反彈,形成三重底形態後,展開新一輪波段上漲行情的底部形態。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三重底形態看似相似,但前兩重底部是被動性下跌,而後一重底部是主動性下跌,其性質完全不同。
在分時多重底的技術特徵方面,底部低點相對平齊,但沒有規則的頂部,底部低點多位於重要的均線位或技術支撐位,盤旋時間一般較長,且橫盤區間內呈現極度縮量狀態。同時,多方量能之和在多數情況下是有優勢的,這是多方吸籌狀態的臨盤體現。
當市場空頭氣氛濃厚時,波段行情回撥幅度較大,容易在底部展開較長時間的震盪整理,形成雙底或三重底形態。因此,在操作時,投資者需要有足夠的耐心,並結合其他技術指標和市場趨勢進行綜合判斷。
總的來說,多重底形態是股市中一種重要的底部形態,對於投資者來說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然而,投資股市存在風險,投資者需要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謹慎決策。
多重底形態的主要特徵有以下幾點:
首先,它通常出現在股價經過長期下跌之後,市場處於底部區域。在這個過程中,股價會多次試探底部支撐,形成多個低點,這些低點大致處於同一水平線上,形成底部區域的支撐帶。
其次,在形成多重底的過程中,成交量通常會逐漸縮小。這是因為隨著股價的下跌,賣盤逐漸減少,而買盤開始逐漸增多,但整體交投並不活躍,所以成交量會呈現出縮小的趨勢。
再者,多重底形態的形成時間通常較長,這是因為在底部區域,主力資金需要足夠的時間來吸籌和洗盤,以便為後續的上漲行情打下基礎。
最後,當股價在多重底形態的末端開始向上突破時,通常會伴隨著成交量的放大。這是因為隨著買盤的增多,股價開始逐步脫離底部區域,成交量也會隨之放大,顯示出市場交投的活躍程度。
總的來說,多重底形態是一種比較可靠的底部反轉訊號,但投資者在判斷時仍需結合其他技術指標和市場趨勢進行綜合分析,以確保投資決策的準確性。
在識別多重底形態時,可以結合以下技術指標來進行輔助判斷:
首先,KdJ指標是一個重要的參考工具。當KdJ值低於80時,被視為超賣訊號,這往往發生在股價接近底部時。在多重底形態的形成過程中,KdJ指標可能會多次觸及超賣區域,顯示出股價在底部的反覆震盪。
其次,mAcd指標也是識別多重底形態的重要工具。mAcd指標結合了均線的趨勢性特點,能夠較好地反映股價的長期趨勢。在多重底形態中,mAcd指標可能會在底部區域形成金叉或底背離訊號,這通常預示著股價即將反轉向上。
此外,boLL指標和RSI指標也可以提供有用的資訊。boLL指標透過上、中、下三週期均線來確定股價的漲跌極限和趨勢,當股價在底部區域觸及或突破下軌時,可能意味著多重底形態的形成。RSI指標衡量股票價格變動的力量和速度,當RSI值在底部區域長時間處於較低水平時,可能預示著股價即將反彈。
最後,成交量指標也是不可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