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化無為中第二階段(第1/7 頁)
陰陽都是不異的。
而其中,一切的有形有物並不是說,就必須是物體是物質,甚至於是思想、精神、鬼神等等,只要是被自然提出,或者是被我們意識提出;都算是有物的有形“形態”;
即,在“空無”中,辯陰陽;在“有物”中也辯陰陽;因為“有物”就是陰陽的相生狀態。
這是我們大概對於“兩個無有的陽”它們的討論;而“兩個無有的陰”同理;
因為“陰陽”是不異的無有相生情況;所以,兩個無有的陰,對於它們的討論,也便就還是基於我們對於“陰陽·方向性”上的衝氣討論。
而“無有的陰”和“無有的陽”則就更是“衝氣”的狀態了;因為方向正好相反;相生為有;是會直接可以相生為有物的狀態。
三種關係:無和無,無和有,有和有;
無和無,或者直接說成是“無”的道體,我們已經瞭解了其中的基礎狀態;是我們“化無為中”的第一階段。
而“無和有”,我們也是逐漸瞭解到了“無有的陽和無有的陽”之間衝氣所形成的“有物”情形;無中生有。甚至於,於此我們還知道了,於空無中的有物生成情況。知道了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作用關係;粗略地瞭解到了,我們這個虛空世界中,“有物的物甚至於物質”生成時的大致流程。
即,物質是怎麼來的,石頭、礦物等等這些自然界中的原材料是怎麼來的;先天地而生,有物混成。
可是,“有物混成”,我們卻並不瞭解“有物”的分佈情況;即,我們看得到“無有”的空無狀態,在這樣的狀態下,可以說一切都是非常“有序”的;因為不存在“差異性”;
可到了“有物”的階段後,我們會發現,一切事物的擺放和大小、遠近等等狀態都出現了“無序”的雜然凌亂狀態;
這裡並不是說,自然很散亂,錯綜複雜;而是說,在“無”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切都是很“均·均衡”的狀態;可到了“有物”中,卻漸漸它們雖然也在“相互制衡”,但卻相當無序。
即,在“無中生有”的這個過程中,為什麼產生了“似之不均”的情況;就好像我們眼前的土地和空氣,分明就是兩種事物形態;它們是怎麼來的。
即,透過“無有的對沖”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有物生成”;而其從我們“陰陽的基礎理論中檢視”在任何過程中,“陰陽”都是“均”的;
不可能存在不均,而即使是“火是陽·水是陰”這種看似差異性的事物,也都是“均”的;即,水火二者的現象截然不同,甚至於我們經常對立起來看,為不容的凌亂情形;
但其實也都是“均”的;可為什麼我們會看到“似之不均的有物”情況。
回到自然的基礎理論中。
那麼,就是說,在形成“無有的對沖有物”形貌、樣貌的時候;即,事物在“成形變作·陰·有”的時候,其中的“陽·無”也便是在“變出”;
因為,於“空無”中,其一切的“陰陽”都是要“均”的;而即使我們看不見“均”的現象,但也都是“均”的。
但“陽”是什麼;是我們道體無有的“第一階段·無有變出”;可在相生為“有物·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陽”是虛空,是無有;就依然是它那樣的一種“無有的陽”;但“陰”卻已經變出了“似之有物”的狀態;只是“無有的陽”在其中生成了“有物的陰”;為“無有而有”;
而“無·空無”在形成“陰”、生成“有”時,就也便是在生成“陽”,生成我們看不到的“無有性虛空”事物;即,生成了“有物的陰”,而所生成的“有物的陰”,卻是會因為“自性的空無性”而外放出“有物的陽”;以此來帶給我們一種好似不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