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濁重於其清,馥生於其嬰(第1/7 頁)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百科其“己”,中宮也;中央土;象萬物闢藏詘形也。
而中央土,就是說是為承載萬物之根本,於“道”而言,就是說,去理解“觀·觀輒”於這個世界從空無中應生的根本(相)象見之道。見,也可以理解為現,使顯現。
而使顯現的話,就是說,它必須是將一部分事物在隱沒的同時,才能夠使物體顯現、表現出來;有一隱,必有一顯,有一顯,必有一隱。
而如果你覺得這個世界是從大爆炸而來,就也不見得有錯,因為只要你對於爆炸具有足夠的認知和了解;就是為爆破之道,又有何不可。
只是說,你需要知道,爆炸這種現象,一方面是因為能量的推動和作用,一方面是因為“沒有阻礙”;
能量是一方面,沒有阻礙也是一方面。
但其,“沒有阻礙的空無”才是這個世界“有物變化”的根本。
那我們就直接研究這種“沒有阻礙力的空無”和相互作用這種外在作用的關係。
因為徹徹底底的沒有阻礙,所以,就使得我們眼前的世界得以出現;那麼,就是說,相比於“能量”,其“不阻無垢的空無”也同樣是為這個世界能夠去顯現和變化的根本。
那我們就以虛空的“空無”作為研究事物的底層邏輯;即在“空無·空本論”中,其空無中的“有物變化”,只要是“有變出”,就會有“變進”;
且,因為“空無”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出現;
所以,這個世間的“相互作用”就是為陰陽之道。
其在空無中,無有入無間;為無有的陰和無有的陽之間作用;
而“有物”就是“一炁的陰陽”狀態;
然後,我們就知道了,原來“能量”的推動力,也是源自於“道·變出(陽)”的這樣一種狀態;而如果有能量輸出產生爆炸,就會有“負的能量”變進為“陰”。
而也,在“道·虛空的本體”中,我們就知道了不存在“主動方”和“被動方”;都是相互的,有一陰就有一陽;所以,我們才會有“應變·變通”等的思想理念存在。
如此,我們也就知道了“有”是為兩面性;一陰一陽之謂道;
那麼,就是說,我們的“己”在最初是為以“空無”作為人心的理性認知基礎的;而不是以事物其中的某一立足面作為理性基礎的。
以空為德,以無為中,為德為中,居中策應。(德,其中一個意思就是說,你的一種處理事物的思維和方法;德充符,就是說,你的這種處事方式就是會像一種能夠調動許多事情的符籙一樣,成和之修,其物不能離也。德充符,這是很有意思的三個字。)
所以,“道”是什麼,從一個方面看,就是為“廣自虛成的無陸之地,以其無陸何以沉之·是為道生萬物,德坤無居”;
其共同的推理步驟才是為:見性有貞,束己為我。貞,利牝馬之貞。性,就是說,效能,特性,某種作用性;
以其,自性本空;但為空的自性,就還是在描述這個世界“固有虛成”的一種方式。
因為,從繼續去完善地證道公式中,我們可以看出,“有物”雖然是“虛成”;但,有物卻也是實實在在的;
即,就是說,“道”,有它為空為陽的實色部分,就有它非空為陰的實體部分。
即,那麼就是說,自性的確是為“空”,但“空”卻仍非是為“固定的頑空”;而更是在描述、在說一種“相成於陰陽中的無有”。
那麼,就是說,“道”就是一種“相成於陰陽中的無有”。
所以,“炁”,就是在描述一種無有而有的狀態;
以其真空不空;
哪怕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