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虛空·變通(第1/6 頁)
而其人之生,氣之聚也;
怎麼“聚”,就是隻有我們足夠的使自己“虛通”的狀態下,氣的這種變化才能夠聚集而來,形成變化。
所以,也才會有“虛懷若谷、虛己以聽”等“空無”的心態。因為“空無”就是一種能夠讓我們最好去“有”的狀態。
但當然,如果我們不理解這種狀態,則就讓自己更為的“虛通、虛空”起來,因為“虛空”便是能夠使得“變化顯矣”的一種自若的神態;
再不行,我們就直接理解為更強勢的“變化”,理解為剛強,適者生存,弱肉強食,理解為柔弱和剛強之間的博弈關係;甚至就只是要至剛至強;
但其,在我們想要達到至剛至強的同時,也就是在不知不覺中促進和加快自己變化腳步的一段過程。
其這些理念都可以,因為當我們不斷地追求“強大”的同時,是否就是在不知不覺的“吸納”力量的過程,而吸納力量、儲備實力的過程,就是在“迅速變化、快速發展”的過程,就還是在開啟心扉,讓事物發生進來去面對的一種進步神速的“虛空”情況。
此二者、三者等等都是不異的,因為它們顯然都是處於一種“毋固”的狀態;
只是,頭腦中保有的“理念”不同;但其實都是處於“變化”之中;
而如果是直接發生了“固和不變、甚至亂變、變亂”的狀態,則才是逐漸沒落的開始,對於我們這種處於“變化”中、能夠“存在”下來事物而言;總結出來就是不可不變,不可亂變;
即,除了“空無”這種我們的道識外,是因為“變”讓得眾多的事情長久,是因為這件事情處在“中”之不斷地變化中,所以它才能夠長久地保有;
例如,江山依舊的江山。
只是它變到一種令我們產生迷惑行為的過程中,覺得它是不變的。
但其實這種“變”到“不變”的事物才是最高深的,因為顯然它會放鬆我們的警惕性。
空無多有,而多有的同時也就說明了它的空無性,否則如何之有,就好像我們在描述“空間”的容量大小一樣。
而“變化”就是說,在“空、無”的基礎上,只有我們處於“變通”,讓東西不斷填進來,同時,不斷地“反向”,好像“不同相”一樣的抽走時,才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變化;
就好像,對於一個杯子,我們加水的方向是“向下”,而喝水的方向卻是“向上”;
當然,這個例子舉得並不具體,因為“變化進去”和“變化出來”的情況於此例子中顯然還是很難思考清楚,因為太過“具體”,發生了“現象性”的“著相”矛盾;
而當然,我們也大概明白了其二者的“矛盾”點在那裡;
即,在“空”中,加水時的“注入方向”和“抽出方向”;
而這時,也就正是在考驗我們有沒有“著相”的過程。
其我們在“空”中,可以確定“注入的方向”;但“抽出的方向”顯然就會複雜得多;
為什麼這麼說,便是因為其我們對於“抽水的過程”是處於了“百分百的著相”中;用“現象”來思考“出水”的前後左右方向;甚至還有可能是從杯底漏出,類似於沙漏,漏刻的銅壺滴漏,或克萊因瓶等情況。
即,說我們聰明,是因為可以理解加水的方式,但又說我們不夠明理,是因為我們可能永遠也看不破“抽水”的方式。
即,我們很難從這段肉眼可見的現象中走出,“抽水”是以什麼樣的方式“抽出”,因為“花樣”會很多;是吸管,也可能是水泵,甚至直接和注水的方式一樣,倒進別的容器中。
而這也就是“現象”,我們沉浸在這種現象中太久,反倒是會忘了“變化”的含義,而就只保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