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向南進軍(29)安南(4)(第1/2 頁)
在攻佔升龍府之前,我們還是先講一講這個城市的發展歷史,還有他之前的一切東西。(他是一座擁有2000多年曆史的古城,約在前3000年河內一帶開始有人居住。從11世紀起就是整個安南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歷史文物豐富,名勝古蹟遍佈,從隋唐時期開始,這個地方就是整個安南的中心。
升龍在古代為是整個中原最南的省份。從漢武帝設交趾郡,升龍便在其範圍之中。南朝宋時在此地區設定了宋平郡,治昌國縣。隋朝時改為宋平縣,為交趾郡的治所。
621年,唐朝將交州的治所遷往宋平縣(今河內),並修築城池,後來為總管一方的安南都護府。
其始建於621年,為唐朝交州總管府(後為安南都護府)轄下的宋平縣,是當時安南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別名“紫城”,後又改稱“羅城”、“大羅城”。唐朝後期又成為靜海軍節度使的駐地,
939年,安南獨立後,現今河內地區曾為安南偽李、陳、後黎諸朝的京城,9世紀末,南詔一度佔領交州,時任安南都護兼靜海節度使的唐朝大臣高駢為抵禦南詔入侵而修築羅城,交州遂又稱“大羅”。
11世紀初,安南歷史上的偽李朝太祖李公蘊認為大羅城位居“天下之中”,物產豐富,人丁興旺,是實施大越國統治的理想之地,便於1010年頒佈《遷都詔》,將國都由寧平省華閭遷到大羅城。據史籍記載,李公蘊乘船抵達大羅城城牆腳下時,突見一條黃龍騰空飛起,偽李太祖認為這是吉兆和天意,便將大羅城改稱為“升龍”。李太祖宣稱遷都的目的是“以其圖大宅中,為億萬世子孫之計”,稱讚升龍地區“在天地區域之中,得虎踞龍蟠之勢,正南北東西之位,便江山向背之宜。其地廣而坦平,厥土高而爽塏,民居蔑昏墊之困,萬物極蕃阜之豐,遍覽越邦,斯為勝地,誠四方輻輳之要會,為萬世京師之上都。(安南人自己吹噓的,沒必要當真)
之後的安南偽陳朝、後黎朝等許多朝代都曾把這裡作為京城,城市名稱多次更改,先後稱為龍淵、龍編、中京、京都、東郡、東京、中都、上京、北城等。(一個小小的安南,還有資格稱京,他連稱都沒這個資格)
隨著城垣的加固和擴大,當時的河內地區已是物產豐饒、交通發達的地區,在此以前所築之城,均屬軍事性質的城堡,而李朝定都之後便成為了一座大城市。升龍分為內城(市區)和外城(郊區),周長約25公里,內城為禁城、皇城和京城所在地。禁城是皇帝、后妃及其子孫、待從的住地。皇城在禁城之外,為皇帝和朝臣辦事場所。京城環繞皇城,是街坊、集市、居民區。偽李、陳朝時的61條街坊,黎、阮朝時的36條街坊,都集中在這裡。
13世紀中葉,大園軍隊曾攻入升龍,對其大肆破壞,並一度在升龍設定了達魯花赤的官職。
1397年,在陳偽朝權臣胡季犁的操縱下,安南將首都從升龍遷都清化,並將清化稱為“西都”,升龍稱為“東都”。
1407-1427年間,安南為明朝統治,河內是明朝交趾布政使司(交趾省)的省會,稱交州府,東關縣為其府城。後黎偽朝驅逐明朝以後,河內稱為“東京”。(後黎偽朝真無恥,居然想著造反獨立,待在大明祖國的懷抱裡不是挺好的。)
後來隨著安南後黎偽朝,被新的朝代阮偽朝取代之後,升龍這個地方,隨後的200多年間喪失了首都的地位,一直到後面某個不能說的國那裡,才恢復首都職能。只不過那個就不是我們該討論的內容了。
這座城市地處亞熱帶,因臨近海洋,氣候宜人,四季如春,降雨豐富,花木繁茂,百花盛開,素有“百花春城”之稱。城池內有幾條寬廣筆直的大街,以還劍湖為中心,向四周呈輻射狀延伸,街道兩旁生長著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