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頁(第1/3 頁)
朝臣們想起京都裡關於中山王和王妃如何蠻橫跋扈的傳言,都是忍不住笑了出來,心中腹誹,吳尚書真是個老油條,如此情形之下尚且沒忘了拍皇家馬屁。那中山王妃就是個地道的惡婦,哪裡擔得上賢惠二字。
皇帝也是想起那次中山王妃進宮謝恩,腦袋上插的金簪比手指都粗,一彎身差點兒掉了滿地的金銀珠翠,可謂粗鄙之極,於是嘴角也翹了起來。末了乾咳兩聲,呵斥道,&ldo;說正事,何故拐到婦人聲名之上?&rdo;
&ldo;是,陛下。&rdo;吳尚書聽出皇帝語氣裡已不像先前那般氣惱,心下更是安穩幾分,繼而施施然說出了結論。
&ldo;結合以上這兩點,老臣鬥膽猜測,清縣縣令的奏報怕是有所不實。那隊蠻人騎兵許是賊人喬裝改扮,或者中山王夫婦平日與人結怨,或者某些緣由,這才招了禍事。老臣懇請陛下下旨查明此事,若此事老臣猜測有誤,確實為吳世傑疏忽,私放蠻兵入關,老臣任憑陛下責罰。&rdo;
說完,他就再次深深埋了頭,規規矩矩伏在地上。
朝臣們看看臉色遊移不定的皇帝,再瞧瞧好似一時半會兒不能倒臺的吳尚書,紛紛出列發言幫腔,&ldo;陛下,吳尚書所言有理,這事確實透著蹊蹺。&rdo;
&ldo;是啊,陛下。中山王生性&l;耿直&r;,在京都這天子腳下尚且時常惹些閒言,想必平日在外不知與多少人結怨,所以才有此禍事也說不準。&rdo;
朝臣附和的人雖多,但也不是全部盡皆如此。有些同在中山王府有些交情的宗親,也站出來和了兩句稀泥。
&ldo;陛下,青縣縣令的奏報上既然寫著蠻兵入侵,必然有所依據,否則無故驚殿,可是要砍頭的。再說百姓也多有損傷,一人看錯還有些可能,但是多人都說是蠻兵,總不至於都眼花了吧。&rdo;
&ldo;是啊,陛下。吳尚書的猜測有些過於簡單了。&rdo;
皇帝聽著眾人吵鬧,煩躁的抬手用力揉揉太陽穴。站在他身旁的太監趕緊什時候甩了三下靜鞭,朝臣們立時就閉了嘴巴。
皇帝皺眉思慮半晌,這才說道,&ldo;既然此事,眾位愛卿多有猜疑,那就派個人去青縣探看一番吧。&rdo;
眾人齊齊躬身應道,&ldo;皇上聖明。&rdo;
皇帝指了御史班子裡,平日以清廉敢言聞名的一位年輕御史,說道,&ldo;趙奪立即走一趟青縣吧,核實之後迅速趕回稟報。另外見到中山王時告訴他,不可行事太過魯莽,若當真是蠻人入侵,自有朕給他做主。&rdo;
&ldo;是,陛下。&rdo;趙御史趕忙跪倒接旨,誰也沒有發現他低垂的眼眸裡迅速閃過一抹異色。
皇帝說了這麼半晌話,倍覺疲憊,又聽了幾件雜事就索性揮揮手退朝了。吳尚書笑眯眯同一班堂倌們寒暄告辭,末了匆匆趕回家去,迅速寫了一封書信交給心腹綁上信鷹送去了軍城。
雖說他在朝廷之上分析的頭頭是道,成功安撫了皇帝和一眾朝臣,但他卻總有一種心驚肉跳之感,好似這事一定會成為吳家的大災難,於是趕緊寫信給長子,無論如何一定要收好馬腳,別被御史查出什麼。如今吳家尚且沒有露出頹勢,朝臣們就是心有算計也不敢表露,但若是露出把柄,那很快就會成為被眾人推到的高牆。
京都的百姓們尚且不知北地發生了何等大事,依舊日復一日晨起晚睡,富足之人吃喝玩樂,貧困之人疲於奔命。就是有些門路聽得一些風聲的人也把這訊息當做了玩笑,習慣了安然太平,若不是北蠻騎兵轟然趕到,揮刀砍殺,眼見親人倒於血泊,怕是誰都從心底裡不願相信戰爭即將到來的事實…
再說,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