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玩我呢?新手任務是長平之戰? > 第33章 百里石長城不是第三道防線

第33章 百里石長城不是第三道防線(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在名柯建立提瓦特組織星穹鐵道:遊戲角色竟是我自己成龍歷險記之魔法真諦一句心聲,讓名柯大神們都慌了咒回:cos非人類後穿進高危番路賊王人在亂世當世子,娘子卻是大劍仙最強斥候三國:我呂布一口真氣可滅萬軍穿越後,我為王朝續命百年諸天快穿:從神鵰俠侶開始四合院:60年代一廚子千羽譜:夜醫大明:朱雄的崛起與征途穿越三國之與妻行三國:和貂蟬喝酒興晉大明安國公回到初唐當神仙李二身死長孫皇后讓我做皇帝

在秦國為下一階段的長平之戰做一系列準備的時候,趙國也在進行著準備。

廉頗被秦軍擊退到丹河以東的訊息,讓趙王趙丹和趙國朝堂眾多官員,貴族,紛紛再次緊張了起來。

因為,隨著丹河西岸的失守,趙軍在長平戰場可以活動的地方越來越小。

儘管說,隨著趙軍防禦地帶的減少,趙軍可以把兵力集中起來。

使的防禦強度大幅滴增加。

而且,趙軍在丹河東岸,還擁有韓王山,大糧山,以及聖佛山等制高點防禦地區,可是,經過之間的多番大戰,趙軍已經損失慘重。

而韓王山,大糧山,聖佛山等制高點,儘管可以讓趙軍擁有地理優勢,但是,各山之間,基本沒有直接聯通。

這導致,駐守在韓王山,大糧山上面的趙軍,很難形成連片性的防禦。

一旦作戰不利,各山的趙軍很可能會出現被秦軍分割包圍,各個擊破的情況。

對於趙國來說,丹河西岸的失守,還讓趙國失去了長平地區的精華地帶。

在這裡,我們首先要弄清楚一件事情。

那便是,百里石長城,其實並不是廉頗在長平戰場的第三道防線。

首先,是百里石長城出現的時間。

根據現有的記載,長平戰場的百里石長城屬於晉城長城的一部分。

晉城長城西起沁水和安澤兩縣交界處的馬壁村附近,沿兩縣界山之脊向東延伸,至沁水十里鄉東峪村旁的宇峻山,然後沿高平北部的發鳩山、丹朱嶺、朗公山、金泉山山脊延伸,入陵川,沿關嶺山、馬鞍壑一線繼續向東,入壺關縣,經樹掌鎮神南村和鵝屋鄉東土池村一線延伸,一直到壺關和河南林州交界處的林濾山,東跨太行後和豫北的戰國長城相連線。

豫北的戰國長城經認定是南趙長城的一部分,是趙國為防禦東南的齊、魏和西部的韓、秦而築。

其實,在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之間,經常會在各自的邊境地區,修築長城。

而此時的長城,主要作用其實並不是防禦,而是作為兩國國境線的劃分,以及限制國內人口向他國流通的作用。

因為,此時的長城,和後世認知的長城有很大不同。

比如說,戰國長城的寬度和高度。

戰國長城的寬度是不小,起碼都有三四米,一些比較寬闊的長城,七八米寬也是正常的,可是,戰國長城的高度一般沒有多少,基本在一到三米這樣的高度。

對於一個正常人來說,一到三米這個高度,很多人完全可以不使用工具,便可以攀爬上去。

何況,此時的長城,一般都是使用石塊壘砌而成,擁有大量的縫隙,足夠人借力了。

可以說,這樣的長城,在防禦方面,並沒有太大的作用。

而長平戰場的百里石長城,從其的地理位置來看,正處於澤潞兩州的交界處,也正是現在晉城市高平、陵川兩縣(市)和長治市長子、長治兩縣的分界線。

從地理角度看,也正是丹河和漳河(潞水)的分水嶺,從地理位置來看,百里石長城更像是邊境線。

這個觀點還可以從趙,韓,魏三國立國的時候得到佐證。

三家瓜分晉國上黨的時候,劃分勢力範圍時,正是從沁水、高平和長子交界處的東峪開始的。

東峪是原晉國版圖上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村,但它附近的宇峻山和雕黃嶺卻是赫赫有名,它是少水、丹水和潞水的分水嶺,三國分割的範圍並非簡單的直線劃分,而是依靠河流的流域範圍。

於是,古上黨在遭三家瓜分後各佔一片,也有了趙上黨、韓上黨、魏上黨之說。

趙國大約佔據潞水流域,魏國佔據少水流域,韓國佔據丹水流域

目錄
無限恐怖之最強中州隊目標是軟糯學妹流氓縣令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