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中醫之德(一)(第1/2 頁)
問:道家對中醫道德的影響體現在哪裡?
答:這個影響,可以說是無處不在。
道德根文化是中醫學的母體;中醫是歧黃之術,歧黃源於道。因此,中醫的理論、方法、技術、教育全部都建立在道德跟文化的基礎上。這個體現,則主要表現在中醫學人才的教育培養應用的全過程中。
中醫學由於源自道德根文化的內文明,因此中醫學人才的培養離不開修身明德的培養實踐,離不開內外兼修同步提升的過程。
傳統中醫是“仁心仁術”,是慧智同工的技術。她是文化與知識緊密結合的一門生命科學,單憑智慧意識無法真正深刻地掌握她。需要具備一定的道德素質,才能夠真正掌握中國道德根文化中,這一特點是有別於西醫學的中醫學的重要的特徵。
以
德
論
疾
《黃帝內經·素問·湯液醪醴論篇第十四》裡的一段文字,對於生命的真相和疾病的原理,以及與德的關係,揭示得極其深刻和透徹,對醫者和患者都有極大的教益。為了使現代人能直接讀懂這一段以德論疾的內容,在這裡我們直接用白話文進行釋讀:
黃帝問:
上古的聖人傳授百姓製作中藥的煎劑湯藥和浸製藥酒酊劑的方法,卻並不主張直接使用,是什麼原因?
岐伯回答說:
自古聖人傳授製作煎劑湯藥和浸製藥酒酊劑的方法,只是讓百姓系統性、全面性地瞭解和掌握防治疾病的方法,做到有備無患,以利於後世離道失德的社會出現以後,能及時地運用這些方法防治疾病。
所以,雖然自上古時代起,聖人傳授了運用中藥治病的方法,但只是承傳而並不實際使用,因為當時的人們尊道貴德,精氣神內守,正氣記憶體,邪不內生,不需要使用中藥煎劑內服,也能自我養生調節;而防治外感性的疾病,只需要針灸等在體表經絡上進行氣機調節,就能產生良好的作用。
內傷五志、六慾七情,是人類離道失德後必然罹患疾病的關鍵性原因。
到了中古之世時期,社會的道德觀念下降,人們出現離道失德的心智活動,私心貪慾漸起,體內五陰生成,五種情志的邪氣時常發生,適當配合中藥的服用才能周備安全,從而在人體的深層中調節清除邪氣的內生。
黃帝問:
現今的社會上已經不再慎用中藥製劑,而是普遍使用,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岐伯回答說:
現在的社會,人們離道失德之勢已經形成,由於人們少私而寡慾的內環境丟失,“德一”的能量在體內已經無法吸收,德一散五,僅有的五德在體內也參差不齊。
人們的五陰、五情志活動不斷地生成於內,患發於自身體內的深層中,已經失去上古之人那種正氣記憶體、內實,邪氣不會內生,外邪不易深達於內,而只需要防患病邪從外攻襲於體表衛氣就能維護健康的狀態。
所以,現在的人們自毀精氣神,產生邪氣於內自我損傷,外邪不斷侵襲於體表,必須全部方法都使用上去,用各種中藥以毒藥去中和內毒,而從內部深層調治。
同時運用砭石、針刺、艾炙調治於體表經絡穴位的氣機,疏通五臓六腑三焦在體表的戶牖,由表及裡地進行溝通調整氣機於外。內治氣機與外治氣機協同配合,才能產生良好的防治效果。
黃帝接著問:
患者的形體活動功能喪失,臥床不起,血液流量銳減,執行緩慢,而治療卻不見功效,這是什麼原因呢?
岐伯回答說:
這是由人體內“精氣神”三寶中的“神”,拒絕執行管理命體功能的職責所造成。
黃帝繼續追問:
為什麼會出現體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