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下一高爆點(第1/4 頁)
原來張建山,張建河弟兄倆過完年就沒回,他們也喜歡種地。而且這些地最開始是張寶田開墾建設的,自然有他的摯愛,肯定在老人面前吹噓自己在沙漠上建了第一塊良田。本就有土地情結的兩老人自然義不容辭的兼上了義務諮詢管理員,經常在田間指導鴻東戈人怎麼幹,幹什麼活,他倆還會溝通協調,一句話哄著他們幹活呢的,這是幹過管理的張建山的拿手好戲,所以田裡缺水,張建山一嘮叨,張寶田敢不幹嘛,況且打井這事,還得張寶田出馬,畢竟他是幹過水保部部長的。
一來二去一家人都愛在地裡幫工。玫琳凱生下胖小子後抱著孩子就到地裡來了,她也是農村出生的,對地裡的花花草草十分喜歡,孩子經常一個人東一堆土西一堆尿泥的玩上了,幾個大人,誰也不管他,直接就到田間地頭幹活去了。
反正土是燒過的,也不怕有蟲也不怕有蛇,讓他自個兒和土玩兒吧,還少一些過敏原呢。據說六個月內接觸過的,長大不過敏。
趙小同迎面碰上了戴著兩個啤酒瓶底一樣眼鏡的農業教授,趕忙問他是否過的習慣。農業教授憨憨地回答:“比在我家還慣,住宿的條件猶如賓館,比賓館還高階,想洗澡,叫一聲42度熱水,就不用多管,水溫自動調好,吃飯後碗要消毒,把碗放入消毒櫃就行。真舒服。美中不足的是老婆孩子不在身邊,希望老婆也來,只是老婆來了沒工資。趙小同笑著對他說,只要來了能幫忙幹活,我每月付她2萬。教授連連點頭說:“那得謝謝您,趙總。”
趙小同又問跟著教授的學生們住的慣嘛,學生們都說挺好,問趙總工資能不能漲點兒?
趙小同問現在給他們多少工資?
他們委屈地說,原先教授說不給,後來又說每人每月給2000,他們雖然不幹活,只是收集資料做分析,但也是為農場服務嘛。
趙小同知道農場裡針對教授,每月給他3萬元,只是當時沒說給學生工資,看來這些錢還是教授自己掏了腰包的。
一共十二個學生,每人發2000的話,楊教授是不是把自己的錢都給發了?
趙小同當即對教授感激起來。
他返身走到教授面前,笑著對他說:“不好意思啊,楊教授,我聽學生說你一直貼錢給他們。這樣吧,這12個學生,你每月給他們貼2萬4,一年時間是30萬,我給你。另外你再給每個人每月補8000,我也給你120萬。你發給他們。之後呢,從今天開始,你把老婆帶來我這兒,那以後你每月從財務就是領5萬元的工資,學生們從今天開始每月付2萬元的工資,你看行嗎?”
楊教授是實在人,立馬說:“謝謝啊,趙總。”有錢不要那就叫傻瓜了。楊教授是老實,但他不傻。一個是不用讓他給學生貼錢了,再一個是貼了的錢人家還給補回來。
還有就是之前是每個學生按每人元發的,現在給每人補8000,這不又收120萬元。
還有是以後學生每人每月是2萬元,連他老婆也發2萬元。
這時趙小同問楊教授要卡號,撥過去150萬元,說,這是之前的,之後你們記得到財務上領。
學生很高興啊,激動異常,等於每人每年補領了10萬元。那還沒畢業呢,就有10萬元了。最後還給工資啊,太爽了,以後就在這兒幹了。
有人直接就問了:“趙總,我們畢業後留在咱們公司幹給多少錢?”
趙小同疑惑地問:“你們還沒畢業?”
學生說:“是啊”
趙小同知道自己誤會了,但給了就給了,他順嘴說:“我以為你們今年畢業呢,只要在本公司幹,每月都先按2萬的工資給。如果有特殊貢獻,特殊獎勵。”
大夥無不雀躍,如果以後也可以掙到2萬,就不必回大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