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鳳凰蓮花二(第1/1 頁)
李星宇:那麼,孟子是鼓勵我們追求什麼樣的目標和理想呢?
鳳凰:孟子是鼓勵我們追求一種仁義之道的目標和理想。他說:“仁者,人也;親親,仁也;敬長,仁也;施於有無之人,仁也。”仁是人的本質和最高境界,它包括了愛親友、尊敬長輩、施恩於人等各種美德。孟子認為,如果我們能夠做到這些,就可以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一個真正的君子。
李星宇:我覺得這很有道理。但是我又想到了一個問題。如果我們都追求仁義之道,那麼我們不就會忽視自己的利益和歡樂嗎?我們不就會變得過於嚴肅和刻板嗎?
鳳凰:孔子認為人應該以仁為本,以禮為表,以中庸為度,以詩書禮樂為養。他說:“君子有三樂:一樂於天命,二樂於禮樂,三樂於人倫。”君子有三種快樂:一是順從天意,二是享受文化,三是和睦社會。
李星宇:那麼,孔子是怎樣順從天意的呢?
鳳凰:孔子是透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來順從天意的。他說:“修身者安身也;齊家者安家也;治國者安國也;平天下者安天下也。”只有當我們修養自己的品德和能力,才能安定自己的生活;只有當我們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親屬,才能安定自己的社群;只有當我們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和政府,才能安定自己的民族;只有當我們平衡好自己與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關係,才能安定整個世界。
李星宇:那麼,孔子是怎樣享受文化的呢?
鳳凰:孔子是透過學習和傳授詩書禮樂來享受文化的。他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詩經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詩歌集,共有三百篇,它們的主旨都是表達純真的思想和情感。他又說:“禮雲禮雲,玉帛云乎哉?樂雲樂雲,鐘鼓云乎哉?”禮是人與人之間的規範和儀式,它不在於物質的奢華和華麗,而在於精神的尊重和謙讓。樂是人與自己之間的調和和愉悅,它不在於聲音的響亮和刺激,而在於節奏的和諧和優美。
李星宇:那麼,孔子是怎樣和睦社會的呢?
鳳凰:孔子是透過實踐和推廣仁義之道來和睦社會的。他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不要對別人做我們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這是一條最基本的道德原則,也是一條最簡單的人際準則。他又說:“有教無類。”我們要對所有的人都平等地教育和培養,不要因為他們的出身、地位、財富、才能等因素而區別對待。這是一條最公平的教育原則,也是一條最普惠的社會準則。
李星宇:我明白了。這就是說,我們要用一種感恩和奉獻的心態去順從天意,用一種欣賞和創造的心態去享受文化,用一種尊重和愛護的心態去和睦社會。這樣我們才能過出一種有品位和有情趣的生活。
鳳凰:對啊。《文心雕龍》說,“文不滅質,博不溺心”的原則。我們要既保持自己的本性和個性,又要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和經驗;既要有深刻的思想和感情,又要有優美的形式和技巧。這樣才能寫出真正有價值和魅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