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頁(第1/2 頁)
……
這段時間裡,李少傑已經將準備交給寧倩如的歌曲製作完畢。
打了電話,和寧倩如商量好了接下來的合作事項與步驟準備過後,李少傑暫時便輕鬆了下來。
坐在工作室中,正在休息的李少傑,翻開了書,打算娛樂一下。
當然了,這次肯定不是什麼《我的蒸汽大明》這種辣雞網文,而是翻開了最近一直在研讀的學術性著作。
娛樂,也完全可以是學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知識。
《從巴洛克到古典主義的技法發展,音樂藝術史的璀璨明珠》
書的作者是德國著名指揮家弗雷德裡克教授。
也是自己在留學時期的老師。
【巴洛克時期的藝術,正如其名一般,彷彿是一枚畸形的,不規則的珍珠,充滿了誇張與怪異,鮮明華麗,精雕細琢,與文藝復興時期勻稱莊嚴有所不同。】
【但缺又繼承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不僅大大進步了復調音樂,更是促進了主調音樂的發展,接下來,讓我們從創作手法,聲樂,器樂的角度,從這個時期開始,步入古典音樂發展的輝煌之中。】
李少傑慢慢看著。
技法,永遠是音樂創作之中必須要考慮的東西。
往簡單點來說,從重複,模進這種基礎手法,再到進階的前奏與賦格,宣敘調與詠嘆調的搭配。
半音的運用,裝飾音的過度,節奏的切換,連音與斷奏,強弱的對比。
配器,和聲……
以及當技巧恰熟時,該如何去闡述人文,描繪思想,迸發情感。
相對流行音樂作曲的低門檻來說,古典的作曲技法更深一些,更複雜一些。
李少傑總是覺得……
一些更為規整複雜的譜曲技法,未必不能運用到更為簡單的流行音樂上。
只不過,如果操作不當……或許會和市場衝突。
當一首音樂層次多了起來,聽感豐富起來後,雖然變得精彩。
但伴隨而來的問題,就是慢慢的有些不符合流行音樂的所謂「定義」了。
流行音樂,商業音樂,自然是要迎合大眾,這樣才能掙錢。
但對於大眾來說,反而是越簡單洗腦直截了當的音樂,傳唱度才越高,也越能熱的起來。
「記憶點」非常關鍵。
似乎是陷入了一個矛盾。
想火——記憶點突出一個簡單——沒技巧。
有技巧——記憶點略顯複雜——洗腦程度略低——很難火。
李少傑眉頭微微皺了皺。
搖了搖頭,繼續往下看。
【不管怎麼說,古典主義音樂,都是伴隨著十八世紀中期,市民階級的興起而發展起來的,與受眾廣泛的「啟蒙運動」屬於同一時代。】
【這個時候的音樂,既不像格里高利聖詠那般歌頌上帝的存在,也不似中世紀歐洲讚美王公貴族,首次,初次,誕生了由市民創作,為市民而作,傾訴市民內心情感的音樂!】
李少傑笑著點了點頭。
果然是老師的想法。
這個辦法,老早以前,也想到過。
或許……
更為「高階」的音樂,該如何被更多的民眾接受,應該能夠有更加妥善的處理方式。
似乎不再那麼對立了!!
技法的巧妙與高階……也完全可以是接地氣的!
……
西洋音樂與中國音樂的發展開始在腦海之中過度。
西方。
一開始,歌頌上帝。
此時的音樂,更側重於莊重與形式主義。
後來,歌頌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