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明末榆林小衙內 > 第57章 大明重灌突騎三

第57章 大明重灌突騎三(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漢旌李明是遺棄的皇子醫道留香一人之下:十二符咒暴揍張楚嵐陳武風雲大虞寧安王火影:開局學會穢土轉生成為系統也要上班都市爭霸:打造頂級精靈農場開始解說南明痛史,老朱氣瘋了!天災人禍流放路,滿門忠烈我來護重生世子,洞房告白甜美嬌妻落魄秀才,開局自毀前程武德充沛大明朝蛋糕遊戲影視:從四合院開始演武開局魂穿孔明!丞相竟成了戰神!綜影視之為了吃,我跟系統籤合約秦皇扶蘇:赳赳大秦,稱霸全球沒人比我更懂始皇,嬴政也一樣!

棹刀刀身寬厚,刀尖頭部是較大的等腰三角形,還是鋌裝。不像尖銳的歐式夾槍衝鋒,刺穿敵人身體或者槍桿斷折後,不得不放棄騎槍,改用副武器。

它在馬戰格鬥時,一般是依靠粗大的刀頭和相對較短的刀柄,撞擊重傷全鐵甲敵人,不容易深深刺入敵人身體,也就不是一次性武器。理論上它在騎戰中,是可以持續作戰的。

棹刀三尖兩刃的獨特設計,鈍化了刀頭的方向感。可以像棍棒等鈍兵器,做“米”字或者“十”字形攻擊。

這樣能大幅降低對使用者,武藝技巧的門檻要求,對普通士卒非常友好。它不像單刃的偃月刀,需要及時調轉刀刃方向,才能有效劈砍重甲敵人。

當然,凡事有利也有弊,棹刀的挑攔功能,就不如偃月刀。

它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尤其是被敵人重重包圍的情況下,適用性和應變性更好。真實歷史上的宋朝棹刀,有“南方刀主”的稱謂,也是當時“萬全陣”中,主要的突擊兵器。

現代靈魂的小衙內,在穿越到明朝前,曾經和自己那些中老年油膩大叔朋友,在新疆天山草原,穿著老式軍大衣,頭戴摩托車頭盔,拿著長竹竿,騎著牧馬,玩過一次模擬古代的騎兵大刀劈砍。

當時他們就發現輕飄飄的竹竿,在大風或者馬匹賓士帶來的逆風阻隔下,揮舞相對困難,即使劈砸到軍大衣上,也給對方造不成任何有效傷害。

也就是說,面對全甲敵人時,騎兵手中的劈砍類冷兵器,太重肯定不行,但太輕也沒有殺傷力,還是根據個人情況,平衡折中為好。

現在這名手持約十公斤棹刀的騎兵,正好看到剛才俯身低頭減速,成功躲開前方槍騎兵刺擊的韃子,就用腳後跟上的馬刺,狠踢一下馬腹,督促戰馬提速。

他的屁股虛離馬鞍一兩寸,全力擰轉腰腹,帶動斜向高舉的棹刀,用一側刀刃全力砸劈下去。

這一下,沒有正中韃子的脖頸,只劈砍到他的後背鐵扎甲上。不知道這把半斧、半刀、半錘、半棍一樣的十公斤棹刀,有沒有砍透鐵甲,但較高的質量加速度,還是將敵人打的口噴鮮血。

他手中的鐵骨朵瞬間脫手,整個人就像被抽去脊椎骨一樣,軟綿綿的趴在馬脖子上,不再動彈。

不同於步戰格鬥,以雙腳踩地,作為力量之源。使用冷兵器馬戰時,為了最大化的發力,一般是屁股先動,用腰腹來傳導力量,手臂用於緊固武器和身體的連線。只有這樣,手裡的冷兵器,才能靈活有力。

棹刀騎兵不敢停歇,藉著韃子身體和鐵甲傳導過來的反作用力,略微橫轉一點角度,用另一面的刀刃,如同撒漁網一樣,從左至右橫向掃擊,自己身體右側的敵人。

理論上來說,冷兵器越重越長慣性越大,面對重甲敵人時,殺傷效果才能最大化。但受人體生物力的限制,冷兵器的重量和長度,肯定有不可逾越的上限。

如何巧妙利用慣性或者反作用力,既能節省自己體力,還可以有效防禦或者擊殺敵人,就是考驗優秀戰兵的重要指標。不懂技巧,僅靠蠻力,是玩不轉實戰冷兵器的。

一個韃子來不及躲避,被棹刀正好橫擊到臉部面門,不得已身體後仰,倒在馬屁股的位置上。因為他緊握馬韁繩,戰馬不得不減速。

棹刀騎兵沒有停留歇息,藉助碰撞瞬間,刀頭停止的一剎那,用左手抓牢刀柄尾部,快速從右手“滑把”抽拉回來。

他的雙手重新握緊棹刀,向自己右手旁,一個低頭躲過剛才的橫掃,重新起身,想用弓箭以兩米超近距離,偷襲的韃子,傾斜身體全力突刺過去。這樣既躲開迎面射來的箭矢,還正好戳中對方的腹部,將其擊落馬下。

第四個重甲明軍使用長柄卜字戟。他先用“T”字形的矛尖和側枝,碰撞開

目錄
光之國:開局變身黑暗賽羅!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