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即將要見面的朋友們(第1/1 頁)
快要過年了,人人都說第一卷是小說,第2捲來自現實,今天想聊聊那些曾經熱烈,如今卻很少聯絡的朋友們。
但是聯絡不到也是分很多種的,一種是隨著生活的向前,而那位朋友不再能滿足你對朋友的定義,所以你們漸行漸遠,直至沒有聯絡。
還有一種是你們在一起的時候聊的特別開,聊人生,聊過去,暢想未來,交換理想,但總會有一些什麼事情,導致他舉家搬遷也好,導致你更換了號碼,更換了身份也好,總之就是發生了一些事情之後,你們達成了距離上的告別,雖然還可以煲電話粥,還可以說一些皮笑肉不笑的話,或者打探近況,問彼此都還好嗎,但是總覺得缺了一些什麼,使我們的關係不似從前。
還有一種離開,不聲不響,就在一場狂歡之後,雙方約定,要保持聯絡到20年之後,但區區一年或兩年,那些曾經的誓言便被打上了年少無知的標籤,承諾也變得難以兌現。
以前聽陳奕迅唱《最佳損友》,從來不理解,他為什麼要說:“總好於那日我沒有遇過某某”
我總覺得這句話太扯淡了,如果我不曾遇到你,且不曾傾注那些真誠,我大機率是不會如此難過的。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這句話太神奇了,簡直是整首歌的神來之筆。
就比如我遇到過某個人,他實在太倒黴了,考試永遠差兩分透過,要搭乘的公交車,永遠領先他一分鐘離場,愛的人總差一點就能牽手成功,想看的影片永遠滿場,想吃的飯館總是很早打烊。
我自然對他的境遇表示了同情,然後他就那樣推開我的手,告訴我說,人總會在遺憾裡一步步完整。
我當時整個三觀都要被炸碎了,心中驚歎,也許生化危機裡那個先點炸彈後點煙的男人,真的照進了現實。
直到今天,可能和他很久沒有聯絡,但是每當有缺憾降臨生命的時候,總會在心裡把他的話一遍又一遍的說:“人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遺憾裡逐漸完整的。”
上學的時候老師讓背名人名言,充耳不聞,這句話從沒背過,卻因為漫長的友誼路程,深深的將他的座右銘記於心裡,佔為己有也好,留作紀念也罷,總好於那日我沒有遇過某某。
我也總會想到,那個大雪紛飛的晚上,只有橘黃色的燈光看著很暖,你一次次的安慰著因為壓力而失眠的我,雪大的都快要把你變成一個雪人模特,但你依然擔心我的生死,因而喋喋不休,直到你喝啤酒喝到撐,我喝雪碧喝到吐,我們才總算熬過了那長夜。
時至今日,雖然很少聯絡,但你終歸是在我生命裡留下了些什麼東西。
在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腦中想到了好多名字,想要再去做些什麼總結的時候,要麼就是太膩歪,要麼就是不直白,最後想來想去,還是新年快樂最實在,寫到此處,忽然感激那日的大雪,沒有降臨在今日,使我驚覺原來是新的一年,情誼若能行到此處,回頭望,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