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資本玩的是套路(第1/2 頁)
重新回到談溝鎮的第20天,李波已再次走遍了談溝鎮的每一個角落,尤其是各個村的鄉村小路,走的頻次更多一些。
這天,他將所有的班子領導和部分中層幹部組織到了一起。
李波看了看在場的眾人,見所有人都到齊了,便示意黨政辦主任陳浩播放影片。
影片中播放的是淮洲市另外一個鄉鎮的發展影片,該鄉鎮僅用短短十年時間,便將一個一窮二白的全市落後鎮,發展成為全市赫赫有名的經濟發達鎮。
短短半個小時的影片,讓在場的人覺得彷彿像度過了一個世紀般漫長。明黃鎮的發展歷程,就如同翻版的談溝鎮一樣。明黃鎮在沒有資源稟賦、沒有地理位置、沒有資金支援的多重窘境下,硬是靠著幹群敢闖敢拼的務實作風,成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客商入駐。而這些客商,構成了明黃工業發展的基礎。
“同志們,相信大家看了明黃鎮的發展,內心的震撼不用我再多說了。我這次組織大家來座談,就是想聽聽大家對如何發展生態談溝的看法。有一說一,不存在對與錯的觀點。”
眾人聽罷,都是沉默不語。
看著眾人的表現,李波似乎早就料到了是這種結果,他主動提議道:“王鎮長,你先談談看呢?”
王陽看了一眼李波,無所顧忌地說道:“我覺得我們談溝鎮適合工業和農業同時發展。光靠農業的那點稅收,根本帶動不了整個鎮的發展。再說了,搞生態農業、旅遊農業是要燒很多錢的,到時候錢從何而來?此外,我們口口聲聲說是建造一個生態鎮、長壽鎮,可是別人不一定認可啊?到那個時候,我們該如何宣傳我們的理念呢?如果靠廣告的話,那可是個天文數字啊?”
王陽的話雖然說的很直白,但卻是句句在理,相比之下,李波拿不出點讓人信服的道理,可能接下來的工作會很難開展。
李波並沒有直接回答王陽的問題,而是轉頭看向財政所長劉敏。
“劉所長,我們賬上現在還有多少公款?”
劉敏想都沒想便說道:“賬上現有資金960萬,除去各種工程款和應付款項,也就剩餘一百多萬了。”
“那平時談溝鎮的進項主要有哪些呢?分別有多少?”
“我們的進項主要分為三塊,一塊是上級撥付,一塊是各類稅收,還有一塊是增減掛鉤。上級撥付佔大頭,大概有一千多萬,稅收的話只有六百萬左右。”
李波轉頭又看向國土所長尤其樂,不緊不慢地問道:“尤所長,國土上面房屋拆遷的話,我們鎮裡一年估計能掙多少呢?”
“按照往年的情況來看的話,正常是五百多萬一年。”
問到這,李波突然停止了發問。眾人看著李波莫名其妙的問東問西,都是不明所以。
陳伏聖率先問道:“李書記,您這麼問,是不是想好了錢的來路啊?”
李波沒有回答陳伏聖的問題,而是指了指北方。
陳伏聖若有所思地說道:“您是說中藥材種植園?”
“陳書記,一個農戶一畝地正常的利潤是多少?”
“正常是1萬到5萬不等。”
“按照現在的情況,那些掙到錢的人,我們讓他們交200塊錢一畝一年的管理費,你說他們願意交嗎?”
陳伏聖不解地問道:“以前兩年都沒有收過,現在卻莫名其妙的收,我擔心會引起他們的不滿。”
“還記得我剛到談溝鎮引進藥材種植園的時候,很多老百姓連基本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你找他們收錢,那是要他們的命。現在不同了,很多人手裡都有積蓄了,200塊錢對他們而言,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如果我說,不交200塊錢管理費用的人,銷路自理,你說他們還願不願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