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小型軍艦(第1/4 頁)
太空港,一艘陳舊的小型軍艦錨定在最靠邊的位置。
五十多名學員和老師,乘坐一艘接駁船從學院出發來到軍艦上。
其中就有船舶製造的學員是前來觀摩構造的,還有阿索娃也帶著一部分學員前來熟悉軍艦構造。
只有符財他們一行,連莫皓然才六個人。
說是小型軍艦,那是相對於星際戰艦而言,實際上也有五百多米長。
對於動輒幾公里長的大型星際戰艦來說,這種五百多米的就只能算小弟弟了。
早期星球上航行於海洋的航母最長也就三百多米,並且是一個戰鬥群,航母由於自身的防禦比較薄弱,戰鬥群基本都要配備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潛艇、補給艦。
大型星際戰艦也需要護衛艦,只不過自身的防禦也是非常強的。
太空的微重力環境,使得大型星際戰艦可以建造的非常的大,並且擁有多個反應爐,反應爐可以提供給整艘戰艦上超過十萬人的生活所需,以及艦體的能量盾使用。
這艘小型軍艦就是屬於護衛艦的範疇,不僅能為大型戰艦護航,也能獨立作戰。
上面還搭載了五十架太空戰機,三千名作戰人員以及上千名的後勤人員。
這三千作戰人員可在軍艦上的炮臺上操作,也可用於投放到地面作戰。
由於太空作戰並不像海洋作戰都在一個平面上,而是360°的範圍都可能被太空戰機攻擊。
也可能被太空機甲直接侵入防護盾內,破壞船體外殼進入船內,對船內部人員造成巨大的殺傷力。
當然了,會有人認為,都已經星際作戰了還需要人為操控炮臺?
機器人不香嗎?
這當然可以了,但機器人不代表都是具有人類思維的智力機器,它只能按既定的程式進行一系列的動作,並且程式是會被病毒所影響的,甚至有專門的應對電子作戰的武器。
比如電子脈衝,電磁炸彈。
一旦機器人癱瘓了,那就是像一頭被拔光了刺的刺蝟,即使蜷縮的再嚴實也無濟於事。
至於太空機甲,相對於外骨骼戰甲更具有攻擊性。
機甲飛行速度不如太空戰機,也不如太空戰機靈活,飛行距離更加遠遠比不上戰機,為什麼還要使用太空機甲呢?
這就要從配合作戰開始說起了,如果不是以毀滅為目的的作戰。
通常那種艦炮對轟的現象是很少發生的,實力相當的時候只能兩敗俱傷,一旦能量防護盾消失的時候就是整艘戰艦解體的結局。
那樣的話絕大多數的人員都無法活下來,一旦出現這種情況那就是不死不休了。
所以正常操作是將對手的護盾能量消耗到能讓戰機和機甲突入的程度。
太空戰機開始在外圍襲擾並破壞炮臺,然後機甲就能接近船體。
一旦被機甲侵入飛船內部,戰鬥也就基本結束了。
為了保全人員的生命,大多數的艦長都會宣佈投降,投降後的所有人員,仍舊可以受到較好的待遇,等待被本國換俘或者贖回。
言歸正傳,莫皓然帶著學員們直接就前往動力艙去了,阿索娃則帶著學員在熟悉所有的通道,兵員休息區,機庫以及指揮艙。
符財終於見到了自己從未接觸過的東西,這是一個巨大的動力艙。
看到那接近五十米長的傳動裝置,他只能表示這玩意兒實在太高大上了。
以自己的學識,根本想象不出來這轉動裝置是怎麼被製造出來的。
這根本不是個人能力所能完成的巨大工程,那麼幾公里長的大型軍艦,乃至於滅星級的超級戰艦又是如何建造的?
想想都腦仁疼!
光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