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父子相親(第1/3 頁)
“漢武帝可能會一時糊塗被人矇蔽, 但絕不是處心積慮掘自己根的傻子。他不像康熙兒子多,廢了太子後還有很多選擇。可即便選擇餘地很大的康熙,廢太子後還又把廢太子拎出來遛了遛呢!何況是除衛太子外, 並沒有成材兒子的漢武帝。”
“再說漢武帝有沒有廢太子之心呢?衛青過世前,皇后曾因色衰愛馳, 武帝寵幸新人,一度感到不安。”
“當時武帝曾經和衛青說了一番表明心意的話, 大致意思是現在外族對大漢侵擾不斷,如不出師征伐,天下就不能安定。故不得不興兵征伐, 使百姓們受些勞苦。但倘若後人也像我這樣頻繁興兵事, 大漢就要重蹈秦朝滅亡覆轍了。太子性格穩重好靜,肯定能安定天下,要找一個能夠以文治國的君主,還能有誰比太子更強呢【注1】!”
聽到太子穩重好靜是位適合以文治國的儲君,不喜興兵的汲黯不由微微點頭。汲黯一直擔心當今頻動刀兵, 將大漢帶入戰爭泥潭。在天幕的解說下,汲黯意識到了對匈奴開戰的必要性, 畢竟他也不想大漢成為天幕說的那個慫宋一樣的存在。
然在大漢擊潰匈奴前反戰固然不合時宜,可他對朝廷頻繁出兵可能導致民生艱難的擔憂也不無道理。無論是沉溺於君王開疆拓土的戰事還是極端反對開戰一味懼戰於大漢都不是好事。
若兩派人可稍稍中和,在動兵時多顧慮一下民生,有節制的動兵事就好了。如今知道皇帝有這般的覺悟,汲黯也能稍稍放心了。
至於天幕說的那些慘禍,汲黯認為已知的危機就有機會避開。皇帝有國策轉變的意識,為人臣子勸諫起來會更容易,可若皇帝連這樣的意識都沒有,那即便知道未來的禍事, 想要避開也會很艱難。
“從武帝出巡時太子代為處理政務以及太子出面寬恕酷吏重判的臣民時,漢武帝的褒揚態度都可以知道武帝對衛青說的話絕非是想要大將軍安撫皇后和太子的虛言,更像是君王為數不多的肺腑之言,滿含著對太子的殷殷期盼,而並非像一些人認為的武帝不滿太子仁弱以及太子與他執政方式不同。”
“若武帝不滿的是太子在政務上的主張,他就不會對太子表達肯定,更不會在出巡時將政務交給太子,允許太子去寬恕那些被酷吏重判的臣民。如果太子不是特別得武帝心意,這種行為是非常犯君王忌諱的。”
“像秦始皇把扶蘇打發去戍邊,那才是真正的父子意見相左呢!始皇帝和漢武帝同樣是比較霸道的君主,扶蘇和劉據也是相對能在父親面前說上話的長子。扶蘇去給人求情可能父子吵一架,始皇帝覺得我兒子不懂我,扶蘇覺得我爸爸不懂我。而劉據去求情,漢武帝卻很可能說啊我兒子勸得好,那就輕判吧!劉據呢,我爸爸真英明,都是那些酷吏不好,小人作祟!”
劉徹現在才一十出頭,但做為有皇位要繼承的帝王,他已經開始期待自己的兒子了。若沒有天幕透露的訊息,他現在應該是處於一種盼兒子的焦慮中。現在知道他將來會有兒子,沒有那麼焦慮了,可那種期盼兒子的心卻沒有變。
知道自己的兒子會成長為自己期盼的模樣,聽到兒子對自己毫無保留的信任,劉徹對這個尚未出生的長子又添了幾分喜愛。現在的天子還不是那個年邁多疑,為權利侵蝕感情的漢武帝,聽到太子將遭遇的一切,就連對那個年老的自己都生了不滿,就不要說那些迫害太子的人了。
在劉徹看來,什麼江充、蘇文、韓說通通都是挑撥他們父子感情的惡人。若非那些人現在還沒有出現在他面前,他恨不得直接拉出去凌遲。因為韓說的緣故,劉徹現在對韓嫣都淡了許多。
秦始皇瞧了一眼自己的一溜兒女,有點子羨慕。相較於自己相信偽詔自殺的長子,那個全心信任自己父親的衛太子還是很戳老父親的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