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庸主李淵 晉江文學城獨家發表,謝絕轉……(第1/3 頁)
“隋末,因隋煬帝好大喜功,沉溺聲色,縱情享樂,搞得天下民不聊生,不僅百姓被逼造反,就連朝廷的文臣武將也紛紛被逼上了造反之路。從而造就了一個群雄割據,反王無數的時代。受演義影響,後人多統稱為十八路反王,但這十八路反王只是概數,而非實數。”
“然反王雖多,成氣候的卻沒有幾波。數量最多的是農民起義勢力,但他們大多不敵世家或官僚集團分裂出來反王,後期基本被大勢力吞沒。比如李淵起兵時,平陽公主數月功夫就吞併整合了好多支起義隊伍。”
“混在格局群雄之間,竇建德是比較特殊的一個。竇建德祖上世代務農,起事前本人只是里長。他是農民起義領袖,但和其他農民起義領袖又不太一樣。雖被隋朝害得家破人亡,走上起義之路,然起義歸起義,他還以隋朝臣民自居。”
“隋煬帝死後,竇建德曾打出來了給隋煬帝報仇的旗幟。而人說給隋煬帝報仇那可不是說說而已,是真報仇。”
自天幕出現後,楊廣的心情一直不大好。他曾試圖派人去擒拿李淵父子入長安。然不知何故,前去捉拿李淵父子的天使不是迷路就是到了地方“看”不到人。意識到天幕在保護李家人,楊廣十分不悅,卻又無可奈何。
雖只是被夾帶著罵過幾句,但楊廣已經猜到了自己未來眾叛親離,天下皆反的結局。
聽到竇建德為自己報仇,楊廣眼中露出一抹興味:“不錯,不錯,朕還是有忠臣的!”
這麼想著,楊廣又得意了幾分,令人去抓拿天幕所言弒君的宇文化及,同時將宇文氏下獄。另一邊聽到宇文化及弒君,宇文家已經武裝家丁,打算逃出長安舉反旗了。
“武德二年,竇建德親自領兵擒殺弒君的宇文化及,然後遣使見隋皇楊侗,藉此收了大量的隋朝官僚和士人。嗯~雖有政治目的,但確實也給隋煬帝報了仇了不是。哈哈~”
楊廣:……雖然他也沒打算因此褒獎重用竇建德,但這打臉是不是太快了。
“竇建德為反王自立時生活非常節儉,與唐太宗李世民一樣是個心懷百姓的仁人君子。他割據一方佔據河南南部、山東西北部和河北時,非常重視恢復生產建設,屬地內是繁榮安定,史載‘境內無盜,商旅野宿’。”
竇建德剛擒殺了宇文化及,也派出了使者去洛陽見隋皇楊侗。然因天幕之故,此番收容舊隋官僚和士人並不順利。因天幕之故,原本會因他殺宇文化及被籠絡的官僚和士子都已心向秦王李世民。
竇建德不由嘆息:當真時也命也,若是天幕先說他再說秦王李世民——
算了,即便先說他,能佔的先機也有限。畢竟如天幕所言,李世民確實比他強。若這位秦王殿下當真如天幕所言是個仁君,他也該考慮一下後面的事情了。
若說野心,既已經走到稱王這一步,竇建德肯定是有些野心的。可他心裡也有百姓,心懷百姓之人,做事自然就不會那麼無所顧忌。最重要的是,竇建德起事前受前隋迫害,已經沒有自己的子嗣了,如今身邊只有一個養子。
竇建德今年四十七,即便他日後還能再有孩子,也未必能等到孩子長大。後繼無人,對於那個位置,又心繫黎明,竇建德對那個位置自然也就少了幾分執著。
“若非李唐出了一個與竇建德一樣心懷百姓,卻比竇建德更年輕的天縱之才李世民,竇建德極可能就是平定這場亂世的人皇。可惜,這樣一位仁人君子,最後卻死在了李淵這個水貨手裡。”
聽聞此言,竇建德所部將士和治下百姓皆是譁然。
竇建德冷哼了一聲:對於李淵他原本就瞧不上的,只那匹夫當真好命,生了如此出色的一雙兒女,得到天幕眷顧。
“虎牢關之役後,竇建德被擒,這位竇王多少有點幽默在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