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巾幗英雄(二十六) 晉江文學城獨家發……(第1/3 頁)
“說回秦良玉,朝廷沒有軍餉,平叛之事不了了之。實際上有軍餉,且贏得一時,也難挽大廈之將傾了。”
“土地兼併,統治階級沒有節制的剝削加上伴隨小冰河世紀而來的水旱災難,蝗災、疫病,讓百姓沒了活路。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沒有張獻忠、李自成也會有王獻忠、張自成,這是當時的社會矛盾所決定。”
“若將大明比作一艘巨船,腐朽的統治階級就是腐蝕著巨船的白蟻。手段柔和,除不掉白蟻,手段過於激烈,又怕被蛀空的船體坍塌的更快。崇禎皇帝沒有和熹皇后扭轉乾坤的能力,亦沒有太/祖朱元璋殺貪官和鎮場子的能力,所以這艘大船註定會傾覆。”
東漢,鄧太后翻閱著手上的奏摺,卻是滿面愁苦。
與那晚明一般,鄧太后所在的大漢也是內憂外患。即便天幕出現,增加了臣工百姓對她的信心,也洩露了一些有利於他們的資訊,但天災卻不會消失,諸羌和南匈奴卻不會因此臣服。
崇禎皇帝朱由檢聽著天幕苦笑不已,在天幕的提點下,他倒是狠得下心殺些個貪官汙吏來救國。可正如天幕所言,這個場子能不能鎮得住啊!
如天幕所言,這些世家和大小地主大多並無忠誠可言,即便知道引清軍入關可能導致百姓被屠戮,但只要有利於自己和家族,他們依舊會毫不猶豫的這麼做。因此既要殺雞儆猴,又不能像天幕中的李自成入京一樣,逼得這些人魚死網破,這個度如何把握是個問題。
“知其不可而為之,世上有些事是不問能不能,但求該不該。即便知道大明的頹勢,可這亂世之中尚未看到新的出路,這條道也就只能繼續往前走,故秦良玉並沒有放棄。”
“既不能主動平亂,那麼防禦呢?畢竟朝廷不去平亂,不表示人家不會打上門。因此,秦良玉向巡撫陳士奇建議派兵守十三個關隘,居險而守,可以事半功倍。然而陳士奇竟然拒絕了,秦良玉於是又找巡按劉之勃。”
“劉之勃倒是很贊同秦良玉的建議,但這位巡按大人手下卻無兵可派【注1】。有兵的不聽勸,聽勸的不領兵,主打一個無路可通。”
“因為朝廷和地方官員的不作為,張獻忠大軍長驅直入。這期間,秦良玉也曾意圖救援明軍,阻擋張獻忠的攻勢,然終寡不敵眾。”
“秦良玉為明王朝奉獻一生,丈夫蒙冤而亡,兄弟、子侄多為朝廷戰死,對此她卻毫無怨言。即便是到了這樣的地步,秦良玉依舊覺得自己既受國恩,應忠於國,忠於君,當與反賊勢不兩立。”
“然張獻忠部入川大勢不可逆,秦良玉只得退守石砫境。秦良玉無餘力討伐張獻忠,但在她手上吃了不少虧的張獻忠同樣不敢招惹秦良玉。張獻忠在川時到處招納當地土司,卻始終不敢打石砫主意。”
“秦良玉為朝廷將軍南北征戰不休,對於自己治理的石砫亦是兢兢業業。她為土司時,將石砫境內治理的井井有條,許多百姓逃往石砫得以安居樂業。”
“百姓因被朝廷壓迫,才追隨李自成、張獻忠這些人起義。然不管是李自成還是張獻忠,他們作為農民義軍領袖,卻沒有為百姓謀福祉,行事殘暴,著實令人可恨。”
“明末的遺憾,不是大明的覆滅,而是反抗腐朽朝廷的起義領袖,竟與腐朽的朝廷並無區別。不管是朝廷還是李自成、張獻忠,他們只管爭權奪利,無人在意百姓的死活。”
“若有個人能脫穎而出,平定天下,管他是世家貴族,亦或是平民乞丐,那也是條活路。可惜,與宋末年一樣,明朝末年亦始終沒能夠出現一個可以擔起這樣責任的人物。我終於明白,並非所有的亂世都會有個蓋世英雄出來收拾殘局。”
“明末的亂世沒有‘劉邦’、沒有‘李世民’,沒有‘朱元璋’,卻有許多‘項羽’和‘曹操’。更可怕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