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文化影響 徹查線索(第1/2 頁)
在博華看來,這種論調不僅違背了對外敵的抵制精神,更是一種文化上的讓步,可能會被日本人利用來滲透和影響民眾的思想。
他拿起筆,在文章旁邊做了標記,並寫下了自己的看法:
“這篇文章雖然表面上倡導和平,但實際上卻成為敵人意識形態侵略的工具。我們必須保持警惕,不能讓任何形式的文化寬容成為危害國家安全的藉口。”
同時,他也意識到,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他們需要更加嚴格地審查所有出版材料,確保不會有任何有害資訊流入社會。
必須要採取行動。
博華立即將這一發現彙報給了宣傳科的科長金大光。
金大光是一位飽經滄桑的黨務工作者,對任何可能影響黨和國家安全地問題都保持著高度的警覺。
“金科長,我在今天的報刊中發現了這篇文章,它表面上提倡雙方和平共處,但實際上卻透露出對日本的某種理解,這在我們當前的情況下是不可接受的。” 博華嚴肅地向金大光說明情況。
金大光接過報紙,仔細閱讀了那篇文章。
他的眉頭也漸漸緊鎖起來。
他意識到,這種看似無害的言論,如果任其傳播,可能會對國家的意識形態安全造成潛在的威脅。
“博華,你做得很好,這個問題的確很嚴重。”
金大光肯定了博華的警覺性。
“我們必須立即採取措施,徹查這篇文章的出版方和印刷方,還有作者是誰。這樣的內容怎麼能透過審查就釋出出去?我們要找出責任人,並確保不會再有類似的情況發生。”
金大光下令緊急調查,由博華負責,迅速行動起來。
調查小組帶著審問和懷疑的態度,來到了那家印刷該文章的印刷廠。
他們走進了印刷廠的大門,迎接他們的是一股濃烈的油墨味和機器轟鳴聲。
印刷廠的經理是一位中年男子。
他看起來有些緊張,但盡力保持鎮定。
李功錦向他展示了那篇文章的影印件,並詢問了他關於這篇文章的印刷情況。
經理的手微微顫抖著,不時地用手帕擦拭額頭上的汗珠。
李功錦的語氣不容置疑:“請告訴我們關於這篇文章的原始報刊和出版社的資訊。”
經理點了點頭,他從櫃子裡找出了一份檔案,遞給了李功錦。
經理的聲音有些顫抖:“這是我們當時的記錄,包括了該文章發表的原始報刊和出版社的資訊。”
調查小組離開印刷廠,直奔出版社。
出版社位於一條繁忙的街道上,外觀顯得很古老。
他們走進出版社的大門,迎面而來的是一股濃郁的書香氣息。
李功錦對出版社的負責人說:“我們是黨務處的調查員。我們想了解一下該文章的審稿記錄以及編輯部對該文章的接收和稽核情況。”
出版社負責人微笑著回應,他的臉上有些許不易察覺的憂慮:“長官,請稍等一下,我去查詢一下相關資料。”
一段時間後,出版社負責人回來了,手中拿著一份厚厚的資料夾。
出版社負責人緩緩說著:“這是我們當時的審稿記錄。初審是由我們編輯部的編輯負責,他提出了一些語言上的修改意見。複審是由我們主編負責,他對文章的觀點和結構提出了一些建議。終審是由我們總編負責,他最終決定接受出版該文章。”
在仔細審查了記錄後,他們發現這篇文章的稿件是由一個叫做“殷智傑”的人投遞的。
但是,除了名字和地址之外,關於這個人的其他資訊寥寥無幾。
李功錦說:“我們需要了解更多關於這個‘殷智傑’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