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技術進步(第1/2 頁)
封住爐膛的黃泥逐漸乾裂,牛鈞用手輕輕撫摸。
在手指接觸到的時刻,牛鈞就開始感受著各種細微的變化。
初見龜裂以指撫,
初覺久旱未落雨。
又似驕陽灼枯木,
此刻開爐定無誤。
牛鈞每次鍛鐵時,都會想起父親的說過的口訣,儘管長年累月的工作讓他的身體自主行動,卻能分毫不差,可這個習慣卻還是保留了下來。
“賢侄,不知是否合意?”
牛鈞用鐵鉗夾起鑄鐵管,放在了鐵砧上。
看著有兩米長,三十厘米粗的鑄鐵管,楊行秋不禁以現代的標準去檢驗。
劃傷、刮傷、磨花、磨痕、冷隔、冷紋、孔穴、針孔、缺料、崩缺、裂紋、裂痕、批鋒、毛邊、露底、露白。
上述在鑄件上常出現的問題,都不存在
透過外觀檢驗,初步認定為優等品,如果是在現代工廠,應該是可以拿來當做展示用的樣品了。
至於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力學效能、化學成分、內部缺陷等內在檢驗,楊行秋沒有氣相色譜儀、合金分析儀這些現代的檢測工具,不敢妄下定論。
既然如此,不如交給實踐去檢驗好了。
王賢的一聲驚叫,將楊行秋從思緒打斷。
這傢伙居然用手去碰剛退完火的鑄鐵管,楊行秋一陣無語。
牛鈞早就見怪不怪了,把圍觀的人趕回去幹活。
“這物件沒見過,兵器?不像,柱子,又是中空。”
“我看像個笛,要不就是簫。”
“蠢,有那麼大的笛子嗎?”
“坊主用著倒合適。”
一群人嘀嘀咕咕回到了工作崗位上,楊行秋檢查完畢,對牛鈞說道:“叔父之技藝出神入化,小侄欽佩非常。”
聽著楊行秋的恭維,牛鈞用手擦去了額頭上的汗水,沒有回應。
“叔父,可知灌鋼之法?”
聽到這句話,牛鈞突然有了反應。
灌鋼,父親曾研習數年,未得其法。自己也試作幾次,未能成功。
牛鈞只是粗通,不敢說熟悉,搖搖頭。
“小侄偶得此法,深感叔父之勞頓,特此相告。”
牛鈞不敢相信,除了父親和自己,莊上還有精通冶鐵之人。
“生旺爐火,待火色金黃,以熟鐵為料,置於爐中,生鐵懸於爐口,任其流入熟鐵,待生鐵渣滓盡去,錘而條之,便為精鋼。”
楊行秋剛一說完,鍊鐵坊內頓時一陣鬨笑。
“無知小兒,也敢妄言冶鐵之法。”
“爐膛不封,火焰忽起,毛都燒沒了。”
“他的毛就是被火燒了!”
本來在偷聽的眾人,聽到楊行秋的話,笑成一團。
牛鈞制止了眾人的鬨笑,對楊行秋說:“賢侄,此法當真如此?”
楊行秋回答說:“叔父,權且一試,到時自見分曉,小侄告退。”
楊行秋讓王賢拿上鑄鐵管跟自己走,被燙過一次的王賢,不敢上前。
“不會燙的,只管拿。”
王賢用手指輕輕觸碰,果真不燙,還有些溫暖,王賢用力抬到肩上,跟著楊行秋出了門。
留在坊內的牛鈞,此時回憶著父親說過的話。
相時陰陽,制茲利兵,和諸色劑,考諸濁清。
灌鋼之法,要訣在於生鐵和熟鐵互相融合,先前不成,皆因爐火不濟,兩者不能相融。
不妨一試。
牛鈞不知從哪來的信心,拿起一塊生鐵,忙活起來。
扛著鑄鐵管的王賢問楊行秋,“冶鐵之法,皆為不傳之秘。